松花江石“道光御赏”砚,清道光,长13.6厘米,宽9.3厘米,厚1.5厘米。清宫旧藏。砚以松花江石制,长方形。石肌纹理清晰,绿色横向纹理浅淡相间,如春水绿波,富于天然韵味。砚面光滑,上部墨池雕漩涡纹,与砚石纹理浑然相融。砚背面填朱篆书“道光御赏”四字。砚装入随形砚匣,匣底为紫檀木嵌牙框,匣盖为匏制,且范模诗文: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谢朝华之已披,启夕秀于未振。此砚制作考究,沿袭清中期之砚式制作,为清代道光皇帝之御用砚。又名松花石,据《西清砚谱》记载:“松花石出混同江边砥石山,绿色,光润细腻,品端歙,自明以前无取砚材者,故砚谱皆未载之。我朝发祥东土,扶舆磅礴之气,应候而显,故地不爱宝,以翊文明之运,自康熙年至今,取为砚材,以进御者。”混同江即今松花江。

指松花江石,本名“乌拉玉”,又称“松花玉”,出自东北松花江畔。因其产于清朝始祖的发祥地,故清圣祖康熙选用此种石料为宫廷御用砚材,并撰《制砚说》以志此事。此后,制作松花江砚遂成为清代宫廷的定制。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松花江砚制作数量较多,至嘉庆、道光朝以后则停止采伐松花江石。漩涡纹是以旋转的漩涡为基本主题的纹样,黄河流域仰韶文化的彩陶中经常使用漩涡纹。它来源于黄河中上游的原始部落,人们在黄河两岸的渔猎生活中产生了对水的认识,湍急的黄河之水形成的漩涡给人们以创作灵感,从而绘制出了漩涡纹。亦称火纹。《周礼·考工记》有“火以圜”之记载。火纹是太阳的标志,因此其特征是圆形的,中间略有突起,沿边有4到8道旋转的弧线,表示光焰的流动。在青铜器上最早的涡纹见于二里头文化期的斝腹部。从二里头文化期直至战国都可在器物上见到涡纹装饰。紫檀木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木材之一,主要产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广东、云南等地有少量出产。其木质坚硬,体重,入水即沉,没有疤痕,呈紫黑色。紫檀木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故极珍贵。紫檀木的纹理纤细浮动,变化无穷,其色调深沉,显得稳重、大方、美观。《博物要览》称:“新者色红,旧者色紫,有蟹爪纹,新者以水浸之,可染物。”我国古代使用紫檀木制作器物历史悠久,东汉末年已见于记载,唐代宫廷中亦有使用紫檀木的记载。至明代,紫檀木更是受到皇家的宠爱。清代,紫檀木大量进入宫廷中,为内务府造办处用于制作清宫家具及文玩之器的必备材料,同时一些富商大贾之家也多使用名贵的紫檀木制造家具及生活用品。

文章标签: 漩涡 松花江 纹理 紫檀木 宫廷 道光 文化 我国 器物 混同江 绿色

猜你喜欢

描金彩漆天保九如御墨
乾隆款碧玉西园雅集图笔筒
宜兴窑紫砂金漆云蝠砚
端石流云吐华日随形砚
松花江石桃式砚
白玉光素斗笔
汪节庵古泉墨
湘妃竹留青花蝶管紫毫笔
白潢恭进天子万年笔
掐丝珐琅夔龙纹暖砚盒
澄泥乾隆御制赏砚
歙石双螭寿字池长方砚
檀香木彩画福寿笔
黑漆描金管黄流玉瓒紫毫笔
蟹青石砚
竹管经天纬地四头笔
御题驼矶石长方砚
乾隆款海水龙纹砚式墨
0.1913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