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筌(约903年—965年),字要叔,成都(今四川成都)人。五代时西蜀画院的宫廷画家,历仕前蜀、后蜀,官至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北宋时,任太子左赞善大夫。

早以工画得名,擅花鸟,师刁光胤、膝昌苑,兼工人物、山水、墨竹。山水松石学李升,人物龙水学孙位,鹤师薛稷,撷诸家之萃,脱去格律而自成一派。所画禽鸟造型正确,骨肉兼备,形象丰满,赋色浓丽,勾勒精细,几乎不见笔迹,似轻色染成,谓之“写生”。与江南徐熙并称“黄徐”,形成五代、宋初花鸟画两大主要流派。

从晚唐至五代,虽然战乱频仍,军阀割据,但并未影响绘画艺术默默的走着她应走的道路。不仅如此,在一些封建割据的地方小朝廷中,绘画艺术甚至得到了君主特殊的爱护与扶持,各种题材、形式的绘画都没有放慢它们前进的步伐——花鸟、山水、人物均或多或少超越了前代的水平,而其中尤以花鸟画的成就为大,为两宋时期绘画的高度繁荣奠定了基础。画史记载唐人边鸾、薛稷辈擅画花鸟,但从存世的一些唐画中看来,独立的花鸟画作品终未得见。我们目前所能见到唐人绘画中出现的花竹禽兽,大抵只是人物画的衬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簪花仕女图》中出现的多种花卉,或插戴与人物头上,或生于假山石畔;禽兽有白鹤及小犬等。但到了五代宋初,情况就有了改观,不仅有较多实物可证,画史记载中说得也较前明确。如北宋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中所论“徐黄异体”——“黄”指西蜀的黄筌父子,“徐”则是南唐的徐熙家族,这些画家不仅都是独立的花鸟画课的作者,而且两人又具有不同风格体制的时代特点。

从五代开始,一些自然景物(花鸟、山水)才被有意识的作为独立的描画对象,才成为绘画艺术中的独立的画科、独立的题材。有才能的画家开始把描摹人物形象的艺术原则——“气韵生动”,移用到了花鸟画领域,黄筌父子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使“写实”的艺术技巧又推进了一大步。


猜你喜欢

苹婆山鸟图
写生珍禽图
黄筌写生珍禽图卷
花,植物和昆虫
鸳鸯在smartweed下
麻雀喂养他们的年轻人
树牡丹开花
鸳鸯和水边的一棵树
枇杷和鸟的分支
临米芾方圆庵记
雪景山水轴
古代仕女
渔笛图
斗草图
荷花鸳鸯图
春酣图
花鸟精品册 15张
葵石峡蝶图
0.1351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