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五经萃室”印,清乾隆,印面3.2厘米×3.4厘米,通高7厘米。印青玉质,长方形,蟠龙钮。印面篆书“五经萃室”。“五经萃室”与“八徵耄念之宝”、“自强不息”印为一组,同贮于一木匣。“八徵耄念之宝”、“自强不息”印是乾隆皇帝晚年经常使用的宝玺。为了使用方便乾隆帝下令制造了几十方“八徵耄念之宝”、“自强不息”,与不同的宫殿名印合成组印,这是其中的一组。五经萃室位于昭仁殿内,嘉庆二年(1797年)乾清宫失火殃及昭仁殿,此印有经火烧过的痕迹。汉武帝于建元五年(公元前140年)开始在朝廷设五经博士之官,以备咨询。当时的五经是指《易》、《书》、《诗》、《礼》、《春秋》。此时的《礼》指《仪礼》,后世改为《礼记》,《春秋》又合以《左传》。皆先秦儒家之经典,但均掺有汉儒推想成分。再经历代儒家注解发挥,都成为有利于封建统治的理论。其讲史的内容,多出自《通鉴纲目》、《贞观政要》及本朝的《皇明祖训》等史籍。

青玉质,交龙纽。乾隆帝宝玺。此玺刻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八十圣寿之时,为刻制此玺,乾隆帝曾作《八徵耄念之宝记》。

文章标签: 五经 萃室 乾隆 春秋 宝玺 儒家 昭仁 耄念之宝 青玉 八徵

猜你喜欢

青玉“乾隆御笔三希堂记”册
青玉质瑞兽纽“即事多所欣”玺
碧玉龙纽“武功十全之宝”
碧玉盘龙纽“心清闻妙香”玺
青玉交龙纽“五福五代堂宝”
寿山石卧兽纽“所宝惟贤”玺
碧玉交龙纽“古稀天子之宝”
铜柱钮“大同府印”
寿山石海水行龙纽“雍正敕命之宝”
青金石蹲龙纽“重华宫”玺
“小红低唱我吹箫”象牙章
白玉螭纽“众花胜处松千尺”玺
寿山石双兽纽“亲贤爱民”玺
碧玉交龙纽“敕命之宝”
碧玉盘龙纽“皇帝奉天之宝”
铜柱钮“太医院印”
青田石“海滨病史”章
碧玉交龙纽“八徵耄念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