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玲珑”琴,唐,通长122厘米,隐间111.8厘米,额宽19厘米,肩宽19.6厘米,尾宽13.6厘米,厚4.8厘米。“玉玲珑”琴,凤势式,中唐制作。据云“凤势式”系魏扬英所创作,故亦有“魏扬英式”之称。黑漆,纯鹿角灰胎,发不规则小蛇腹断,从伤处与脱落漆片背面可知灰胎下有纹理疏松之黄色葛布作底。桐木斫,蚌徽,紫檀岳尾。红木足粘死,为后修者所为。全琴气象犹浑厚,项腰有做圆痕迹,额下亦坡出减薄。圆形龙池,扁圆凤沼。腹内纳音当龙池处隆起,当凤沼处于纳音上开一圆沟。这一特点已见于“九霄环佩”琴,此琴只出现于凤沼者盖乃龙池作圆形,自然不宜开沟。有关这一工艺特点见《东坡杂书·琴事》论雷琴“最不传之妙”所载,系盛唐雷琴所独有。琴背铭刻,龙池上方刻寸许行书“玉玲珑”琴名。池下曾有大印一方,文字为漆所掩已不可辨,而印痕宛然犹存。腹内未见款字。琴已伤漆多处,殃及题名。复经劣工修补,草率施漆,半途而废。“玉玲珑”琴原藏于湖南陈维斌氏,系购自杨伯修者,20世纪50年代初经郭沫若建议,将琴捐献国家,由当时文化部文物局接收,后拨交故宫博物院收藏至今。隐间指古琴琴面从岳山到龙龈的距离,即有效弦长。漆器表面出现的断裂,据南宋赵希鹄《洞天清录集》记载,漆器断纹有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裂断等多种,其中蛇腹断最为常见,其特征为“断纹较长,节节相似,如蛇腹下纹”,故名。

即酸枝木,泛指豆科黄檀,属酸枝木类植物。有黑酸枝、红酸枝、白酸枝三种。位于琴底上方的出音孔称“龙池”。位于琴底下方的较小的出音孔称“凤沼”。古琴部位名称。在琴的槽腹中,正对出音孔(所谓龙池、凤沼)处,通常留有与出音孔形状相同的隆起部分,称“纳音”。

文章标签: 龙池

猜你喜欢

Ovoid Jar_Ovoid Jar 103961
唐代箕形陶砚
唐石权
唐青黄釉水盂
宋拓大观帖(一) 册 唐高宗六尚书帖
唐代箕形陶砚
唐“香闺宝鉴”铭铜镜
唐咸通十五年铜钟
唐铁鐎斗
唐青釉四足瓷砚台
“九霄环佩”琴
“大圣遗音”琴
唐双足风字形石砚
唐海兽葡萄纹铜镜
雕刻
唐代紫石砚
唐越窑瓷水盂
foodproduct_食物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