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访普图》是明代画家刘俊创作的绢本淡设色画,该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图是一幅历史故事画,描绘的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夜访重臣赵普,询问计谋的史实。这幅画风格在保持南宋“院体”传统画法的基础上又有所变化,下笔较轻,潇洒疏放,技艺尤为精熟,属于典型的明代宫廷画风,画家运用线条十分纯熟,线条秀劲有力,设色精丽典雅,人物形象精确,厅堂界画一丝不苟,精工巧密,树石笔法则比较放纵,很富表现力。 [1

图中所画为赵普的宅子,一进门便是二人交谈的堂屋,堂屋的地上铺着红色地毯,上面放着些酒器、碗碟。其中穿着龙袍坐于正中者为宋太祖赵匡胤,左边身穿便服拱手而坐的是赵普,右边有一位捧着茶盘的妇女是赵普的妻子。屋外,一片白雪皑皑的景象,远处的山脉与近处的树上都盖着一层厚厚的雪。门前的老树上栖息着几只寒鸦,院墙外站着四个侍卫,其中一个呵着手,一个正用双手捂着耳朵。

创作背景

此图画的是宋太祖赵匡胤和开国元勋赵普的一个故事。赵普是宋初名相,曾辅佐赵匡胤统一南北,创立帝业,并与太祖密谋“杯酒释兵权”;宋太祖遇有国事,无不与赵普商议,有时在朝难以决断,入夜即去赵普家中咨询,极受太祖宠信。因此赵普平日退朝在家不敢换下朝服。一日,大雪漫漫,赵普以为天气恶劣,天子赵匡胤不会驾临,换去冠服准备就寝,忽然圣上驾到,赵普连冠服都来不及穿,趋前迎驾,只见帝立风雪中,赵普惶惧迎拜,叩头谢罪,帝扶起赵普入室,君臣围炉共商国是,这段故事后来被后人传颂,作为君臣亲密无间的典范。明代君王当然也很想有大臣如赵普,既要言听计从,又要多谋多智。于是,为了迎合帝王所好,供奉内廷“锦衣都指挥”刘俊专门画了《雪夜访普图》。 [3] 

艺术鉴赏

主题

这幅图主要在于赞美明主忠臣之间的融洽关系,歌颂贤君礼贤下士,勤于政事的美德。作品在刻画主体人物同时,对时空景象的描绘也很细微真实。近岩远山、老树昏鸦,均被一层夜色笼罩着,环境十分空旷寂静。竹叶、树枝、层脊、山巅上,都覆盖了皑皑白雪,天气显得很寒冷。门外四个侍卫人员,牵马擎伞等候着,或缩脖,或呵手,或瑟缩身躯,或捂着耳朵,既增添了雪夜寒意,也表明守候已久,时值深夜。这些时空渲染不仅创造了典型环境,也深化了雪夜访贤的主题。 [4] 

形象

在门庭宽敞、殿宇数重的赵普宅内,前厅正中盘膝坐着两人。上首客位正坐者,身穿盘领窄袖袍服,腰束锦带,袍服的前胸及两肩袖上,织有盘龙纹,身材俊伟,气宇不凡,此人即宋太祖赵匡胤。他头扎巾帽,表明是“微行过功臣家”。庄重的表情,侧首聆听的姿态,恰当地表现了他深夜访贤、商议国家大事的仪态和心境。赵普下首侧坐,便服扎巾,拱手答语,恭谦地侃侃而谈,也细致地刻画出了他既“惶惧迎拜”、又诚恳进言的谋臣风度。厅堂里间门旁、托盘走来的妇女当为赵普之妻,仪态端重恭谨。地面铺设着带有朵云纹采的地毯,席前列陈炭盆、碟碗、菜肴等物,即《宋史·赵普传》所述“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烧肉,普妻行酒”的情景。 [4] 

从卫士侍立门侧的瑟缩之状、从赵普与太祖对话时的炭盆之设,让读者感到一种逼人的冷峻之气。 [5] 

技巧

此图的画法主要继承宋代“院体”画传统,属于精工巧密一路。人物比例准确,注重表情刻画,铁线描衣纹秀劲洗练。房屋、什物结构精确,线条工整。山石树木的勾斫皴染,既保持了宋画的劲健之笔,又呈疏简之势,反映了明代“院体”画所呈现的变化。 [4] 

在看惯了杀伐砍斫的浙派山水画之后,再来看这样的人物故事,似乎在相同的气息之下又嗅出了一丝异样来——如果山水画的特点是尽量简化用笔因而颇有不到家之处的话,那么人物画却以细密工整的人物勾勒与界画屋宇作为特点,它却是十分到家的。 [5] 

名家点评

美术史论家毛建波《中国美术名作鉴赏辞典》:作品主次分明,主题突出,人物刻画精细生动,衣纹用铁线描,带方折,用笔劲健,屋宇界画精整,设色典雅庄重,左下方自识“锦衣都指挥刘俊写”,可知作者为宫廷画家。 [6] 

重要展览

2008年6月,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联合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举办“明代宫廷艺术展”,在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印地安波里博物馆、圣路易斯博物馆巡回展出,《雪夜访普图》在其中展出。 [7] 

作者简介

刘俊,生卒年不详,字廷伟,擅山水,入能品,人物也佳。为宫廷画家。传世作品有《雪夜访普图》,《刘海戏蟾图》。 [8] 


文章标签: 赵普

猜你喜欢

刘俊雪夜访普图轴
刘海戏蟾图
刘俊雪夜访普图轴
枫溪垂钓图
游船图
人物故事图 吹箫引凤
赵孟頫写经换茶图卷
出处图卷
春耕图轴
渭滨垂钓图
射杨图
书画合册12张
兰亭图
山水册页11开
人物故事图
疏林远岫图
便面畫選集12张 花巖游騎圖
风雨归舟图
0.13347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