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稼轩山水图》是明代董其昌创作的一幅纸本墨笔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图中绘山行突起,树水葱郇,山间村舍隐约可见。此图兼有元黄公望、倪瓒二家遗意,墨色明爽秀雅,笔法松秀道劲,表现出画家刻意追求的“平淡天真”的意境,是董其昌专意于笔墨的典型作品。 [1] 

画作内容

此图画近树婆娑多姿,对岸青山虽不高大却具丘壑之美。其间湖水平静无波,山间虽有若隐若现的房舍数间,却人迹杳然。 [2] 

本幅自题:“芙蓉一朵插天表,势压天下群山雄。玄宰。丙寅中秋写。己巳秋寄稼轩世丈。”钤“昌”、“宗伯学士”、“董氏玄宰”印。

鉴藏印钤“涿鹿李氏珍藏”、“江左人文”、“子孙宝之”、“第一希有”、“朱之赤鉴藏”等。 [3] 

创作背景

据题跋可知此图为作者于丙寅年中秋节所作 [4]  ,三年后,即“己巳”(明崇祯二年,1629年)寄赠瞿稼轩。“稼轩”是晚明诗人瞿式耜的号,他明亡后进入‘‘南明”小朝廷组织抗清活动,后桂林失守被俘就义,和董其昌是世交。 [3]  “丙寅”为明天启六年(1626年),董其昌时年72岁。 [3] 

艺术鉴赏

主题

《赠稼轩山水图》作一河两岸式布局,近景松柏茅屋,远景青山数重,人迹杳然,环境清幽,颇具平淡天真意境。 [5]  此画分为前景、中景和远景三部分。董其昌由于是南方人,再者受前人的影响,使很少能看见他画北方的高山大水,他也很少画行旅主题的画,多通过江南秀丽的山河,寄托自己的归隐思想,这也是他的艺术理想。画中河流婉转,岛屿萦回,一座草庐依山傍水,画中虽然表达了人的一种理想的生活,却无处不显示了一种自然大于人的思想。 [6] 

技法

画法取元代黄公望、倪瓒两家法,讲求用笔,柔中带刚,流畅秀逸,勾皴运中锋,由淡及浓,富有层次。作品追求笔墨韵味,是其专意于笔墨的典型作品。 [5] 

此画与同年作者所作《佘山游境图》轴相比,在笔势运转上更显刚健挺拔。渲染则多湿笔浓墨,墨气纵横,得草树、坡石蓊郁润泽之态。 [3] 

此画笔力坚实挺拔,渲染虽多用湿笔浓墨,但层次分明,颇得清健高雅之趣。 [7] 

历史传承

此图曾为明朱之赤,清毕泷,近代庞莱臣等人鉴藏。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1] 

此图著录于《平生壮观》 、 《墨缘汇观》 、 《石渠宝笈·三编》。

重要展览

2015年4月30日,“故宫藏历代书画展”(第一期)在故宫博物院武英殿书画馆开幕,展期两个月,至6月29日结束。《赠稼轩山水图》在其中展出。 [8] 

作者简介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精于书画鉴赏,收藏很多名家作品,在书画理论方面论著颇多,其“南北宗”的画论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不化,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加之他当时显赫的政治地位,其书画风格名重当世,并成为清代艺坛的主流。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文集。


猜你喜欢

杜甫谒玄元皇帝庙诗
芳树遥峰图
仿古山水册6张 山水图
仿古山水册
仿古山水册8张
仿黄子久江山秋霁图卷
仿宋元人缩本画跋册14开86
封泾仿古图
临米芾方圆庵记
山水图卷
汉宫春晓图
帝释梵天东
花蝶草虫
梅花小鸟
人物故事图
柳园人形山水图
秋窗读易
五相观音图
0.10129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