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墨竹图》,作者:冯起震(1553—1644)作品。纸本,水墨,纵178厘米,横88厘米,现藏山东省博物馆。

详细简介

《墨竹图》乃明末画家冯起震(1553—1644,字青方)所作,冯起震青州城北青州市高柳村(今山东益都)人。隐居教书,不图仕进,善画竹。作品纵178厘米,横88厘米,现藏山东省博物馆。

这幅《墨竹图》,所绘为风中之竹。画中有老竹二竿,小竹三竿,另有新篁三株。作者以淡墨绘老竹的竿与叶。竹竿亭亭竖劲,枝繁叶盛。一棵小竹依傍其左,另两竿小竹立其右。小竹枝、竿、叶均以浓墨写出,将青春勃发的幼竹秀颀、挺拔之态淋漓洒脱地表现出来。作者在写竹叶时,无论老竹幼竹,都用墨的浓淡的层次不同,来分出其阴阳向背以及叶梢的枯萎卷折,自然逼真,有形有神。

竹下,有新笋拔地而起。其中一株已抽出肥嫩的竹节,大有冲天而发之势。另外两株小笋则跃跃欲试,似在蓄积力量,等待着雨后的拔节。笋皆以浓墨写出,清新可人。

画中之竹,因经受着风的吹打,均倾向右侧。竹,非草非木,虽中心虚空,却能任风卷残云,我自岿然。这种宁折不弯的品性,正是画家通过他的《墨竹图》要传达给世人的。竹不是孤根而生,一枝独秀。在广袤的田园,抑或是在贫瘠的山间,竹必定是以群体的形式迎击着时时掠过的东西南北风。冯起震的《墨竹图》,着力渲染了竹的这种相依而生的特性。画中所绘竹丛,密处不繁,疏处不陋,有长幼之序,有父子之亲,老幼相傍,高下互让,拳拳之情,俨然如人间的手足相携,父子顾盼。

以竹入画,始自唐代。初系著色,五代时用墨染,北宋开始流行墨竹。宋·李昉在《文苑英华》中说竹“劲本竖节不受霜,刚也;绿叶凄凄翠荫浮浮,柔也;虚心而直无所隐蔽,忠也;不孤根以挺拔,必相依以擢秀,义也”。这“刚、柔、忠、义”四种品德,正是历代中国文人所看重的修养与情操,甚至将其中的“忠”与“义”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所以,谦谦君子,案头必定有竹相伴。以墨写竹,摒去了其他色彩,铅华洗尽,纯以黑白示人,更是清雅飘逸。北宋之后,墨竹在画坛上大行其道。到了明代,随着文人画日见称盛,墨竹作者更是名家辈出,冯起震便是其中自具特色的一位。

《墨竹图》布局尤其独特。画中别无他物,只置绿竹一丛,顶天立地,上下均不留空间,只在左右两侧留白。画家只截取了竹的生长状态中的一部分予以表现,而不是写其全貌。至于竹究竟有多高,叶究竟有多茂,只有观者自己去想象了。由此,也可见出作者不为成法所拘,在画幅上自由驰骋的一面。

如此大的篇幅,应当是作者张纸于壁上,一挥而就。所以,才使得这幅画淋漓利落,满纸清风。


文章标签: 墨竹 作者

猜你喜欢

冯起震墨竹卷
冯起震墨竹卷
冯起震墨竹图册
冯起震墨竹图册
明冯起震竹石图轴
明冯起震风竹图轴
山水轴
山水立轴
古代仕女
花卉山水
林亭清话图
葵石峡蝶图
春耕图轴
游船图
女乐图
山水册合卷
蕉林酌酒图
人物故事图
0.12510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