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雨观图》是明代画家沈周创作的一幅纸本墨笔画。

画作内容

画面描绘苏州西山烟云变化、雨霁烟消的景色。沈周仿南宋书画家米友仁的笔法,描绘峰峦连绵起伏,山间云雾出没,林木层叠,村庄、湖泊、小桥被笼罩在烟霭之中。山石和草木均用水墨点成,浑然一体,不见线条及皴擦的痕迹,显示出画家高超的绘画水平和独到的审美韵味。卷后题跋者都是苏州地区的文人墨客,他们常互邀相聚,饮酒赋诗,切磋画艺,探究学问,他们在诗跋中表达了对《西山雨观图》的赞美,可见该图在明代中后期文人中产生了颇为重要的艺术影响和审美共鸣。

此图原藏清宫,《石渠宝笈·续编》著录(3函28册258页),后流入民间。1957年故宫博物院购藏时画心完好,但后幅自题诗残缺,跋文不知散失何处。2002年,收藏跋文的美籍华人得知画卷藏于故宫博物院,特将跋文出售相让,使之珠联璧合。 [1] 

作者简介

沈周(1427—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世代隐居吴门,父亲恒古、伯父贞吉均善画。他早年承受家学,兼师杜琼,后博学宋元诸家,自成一格。一生布衣,优游林下,为人敦厚,笃于友谊,性情随和,胸襟磊落,是吴中众望所归的贤达长者。 绘画上擅长山水、花鸟,尤以山水著称,有粗、细两种面貌。早年主宗王蒙,上追董、巨,以细笔为主;40岁以后博取诸家,着意于黄公望,风格逐渐变粗,形成粗笔风貌;60岁后汲取吴镇画法,笔墨疏简苍劲,格调雄健宏阔。其成熟时期的山水,笔墨上既吸收了宋院体和明浙派的硬度和力感,又保留了元人的含蓄笔致,于苍中带秀,刚中见柔。构图造境方面,无论繁复或简略,都强调山川宏阔之“势”,一改元人空寂之境,又着意于朴实的“质”,于拙中藏巧。他开创了“吴派”画风,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文章标签: 沈周 山水 西山 苏州

猜你喜欢

雏鸡图
垂钓
京江送别图
瓶荷图
青绿山水轴
青园图卷
山水册
春云叠嶂
山水轴(魏园雅集)
临溪水阁图
竹鹤图
潇湘白云(书画合璧图)
山水图卷
山水册7张
蕉林酌酒图
梅石图
游船图
老迟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