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雕滚马图笔筒,清,王易制,高13.9厘米,口径10.1厘米,底径10厘米。笔筒圆形,有三矮足。外壁减地浮雕一马翻滚仰卧,奋鬣昂首,前足左曲,后足蹈空。旁立一骑士,意态从容。一动一静,增强了画面的戏剧化效果。笔筒另一面阴刻行书“生桃林之野,出颇黎之谷”10字,并行书题款:“嘉定王易抚赵松雪本,作于墨香小筑之南窗,时年七十有六。”此滚马图题材笔筒并非孤例,清初竹刻大家吴之璠亦有滚马图笔筒传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两相比较,构图颇似,王作之技法似也源自吴氏之“薄地阳文”。而人物、骏马的神态刻划,吴作均更胜一筹。然而,此笔筒将浮雕与阳刻结合,增加了器表的变化,刀法亦工整流利,在流传至今的清代嘉定派竹刻中亦不失为优秀之作。文房用具,插放毛笔之用。流行于明清两代,器形似筒状,另外也有方形、束腰形、竹节形等式样。有青花、釉里红、五彩、粉彩、斗彩等品种。王易,字又白,嘉定人。曾于京师从事刻竹业,后南归,居苏州。

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

阴刻:将图像、文字以凹陷形式雕刻。字鲁珍,自号东海道人,嘉定(今属上海地区)人,是清初的刻竹名家和绘画能手,约活跃于康熙前期。吴氏绘画上工人物花鸟,其行草亦秀媚遒劲。在雕刻技术上,他一方面沿袭了嘉定竹刻的传统,一方面将北魏石刻的浮雕技法融入竹刻之中,创造出薄地阳文雕刻法。他所雕刻的人物花鸟笔筒及行草臂搁等均为识者所珍。

篆刻的一种方式,即把印文镌成凸状,在纸上钤盖时印文是红色,因而又称为朱文。

文章标签: 笔筒 雕刻 浮雕

猜你喜欢

兰亭修褉蓝御墨
松花江石桃式砚
嵌蚌池松花石砚
水晶古琴式镇纸
描金彩漆天保九如御墨
兰亭修褉白御墨
歙石双螭寿字池长方砚
菊花石秋潭菊形砚
斑竹管玉笋笔
兰亭修褉黄御墨
端石双龙砚
端石瓜田砚
菊花石祥云龙纹砚
檀香木彩画福寿笔
歙石荷叶式砚
端石云纹砚
彩漆花卉紫毫笔
黑漆描金管黄流玉瓒紫毫笔
0.26020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