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竹刻花鞘象牙刀,清中期,长29.5厘米,宽2厘米。刀鞘长扁体,线条匀美。刀柄及刀鞘为文竹制,并于浅色地上镶贴染色竹簧,构成变体缠枝莲纹,色彩鲜明悦目,花纹之上又施以阴刻,勾勒花筋叶脉,制作精密。柄及鞘之两端镶嵌象牙装饰。刀亦为象牙制,轻巧细薄。鞘上设铁鋄金扣并连缀小环。此刀形制模仿匕首,以象牙与文竹为材质,是裁纸刀中罕见的作品。又有“翻黄”、“贴黄”、“反黄”、“竹黄”等称谓。其工艺是在木制胎骨上贴以经过处理的竹内壁之黄色表皮,形成润泽的器体,还可于其上镂刻花纹。这种工艺本是湖南邵阳地区的民间工艺,后广为传播,清中期后成为竹刻之大宗,尤以乾隆时宫廷所制为佳。陶瓷装饰技法之一。用竹、骨、铁制的平口或斜口刀状工具在已干或半干的坯体上刻出花纹。其特点是雕刻较深,花纹有层次。刻花在宋代陶瓷装饰中极为普遍。如耀州窑、定窑、磁州窑、景德镇窑等刻花都各具特点。刻花一般常与划花结合运用,故亦常称刻划花。此种技法至今在陶瓷器制作中仍有使用。

这种工艺也称“文竹”、“竹黄”、“翻簧”、“贴黄”等。以大型楠竹为材,用刀劈去竹青和竹肌,仅留下如厚纸般一层薄薄的竹簧片,呈浅黄色,色泽光润类似象牙。经过水煮、晾干、压平等工序,贴到木胎上,刻上纹饰。有的因为装饰纹样的需要,要贴上两至三层的竹簧。中国传统装饰花纹之一。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枝叶相互缠绕,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统一中寓变化。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形式之一。其绘花朵上下周转,枝叶相互缠绕成图案形式,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等。以莲花为主题者,称缠枝莲。莲花是随佛教的传入而在中国的工艺品上流行开的。魏晋南北朝时佛教艺术在中国大为盛行,莲花便作为佛的象征而广泛出现在中国的工艺品上。南北朝时瓷器上的莲花瓣装饰十分普遍,成为这一时期瓷器装饰的标志性的纹样。此后,莲花就成为瓷器装饰中最普遍的纹样之一。

阴刻:将图像、文字以凹陷形式雕刻。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铸造铜器时,在需镶嵌部位表面铸成线槽,将松石、红铜片或金银丝、片嵌入凹槽,再打磨平滑。镶嵌工艺始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在春秋时期较盛行。


文章标签: 装饰 花纹 工艺 中国 象牙 竹簧 文竹 莲花

猜你喜欢

文竹嵌石双圈式三层盒
犀角雕松梅纹杯
犀角雕桃花座菩萨像
牙雕草虫图竹节式花插
犀角雕鹿形杯
犀角镂雕山水人物杯
犀角雕松阴高士杯
象牙雕古木寒雀图臂搁
犀角雕九螭纹杯
犀角雕莲蟹纹荷叶形杯
象牙雕九老图臂搁
乾隆紫檀嵌石花卉笔筒
象牙刻松鹿图笔筒
象牙八仙狼毫笔
象牙镂雕群仙祝寿塔
犀角雕水草纹杯
象牙雕松梅图笔筒
犀角雕松树松鼠纹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