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珐琅五供香炉、烛台、花觚,清乾隆。金属胎珐琅工艺之一。作法是先在红铜胎上涂白珐琅,入窑烧结后,在其平滑的表面以各色珐琅料及金绘画图案,再经焙烧而成。这种工艺晚于錾胎和掐丝珐琅,是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在欧洲画珐琅工艺的影响下烧制成功的。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佛前供器,由炉一、烛台二、瓶二组成,简称五供。

照明用具,此处为佛前供器。其历史十分悠久,战国时已有各式精美的铜烛台,三国两晋时期制瓷工艺发展,青瓷烛台出现,并逐渐取代了铜烛台。三国有羊形烛台,西晋有狮形烛台,南朝有四管带座烛台。隋唐时期烛台的造型更加丰富。明宣德有青花八方烛台,烛台上置蜡烛形插柱。正德时期的烛台基本保持明初烛台之结构,清代仍沿袭这一器形。原为商周时期流行的酒器。宋代各窑按其形进行烧制,仍保留着早期的特点。元、明、清各时期尽管也有烧制,但结合瓷器的特点有所变化。

文章标签: 珐琅 烛台 工艺 时期

猜你喜欢

掐丝珐琅兽面纹尊
画珐琅牡丹纹花篮
錾胎珐琅夔龙纹奶子壶
画珐琅兽面纹甗
掐丝珐琅香盒
掐丝珐琅花卉纹兽耳活环婴足鼓式盖炉
掐丝珐琅螭纹方奁
铜胎画珐琅八宝双喜字背把镜
画珐琅花卉寿字纹卤壶
画珐琅花鸟纹瓶
画珐琅缠枝莲八宝纹攒盒
掐丝珐琅夔龙纹双耳花插
掐丝珐琅夔龙纹暖砚盒
掐丝珐琅异兽镇纸
錾胎珐琅仿古牺尊
金胎錾胎珐琅嵌画珐琅执壶
画珐琅开光西洋人物图提梁壶
广珐琅八宝纹面盆
0.22618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