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观音立像,残高17.5厘米。

此像铜质含铅量高,比重大。观音发顶束髻,脑后头发下垂披肩,作绺状。鼻梁高直,眼角细长,留有胡须,面相接近欧洲人种。上身袒露,胸饰缨珞,斜披宽巾垂至右膝,下著长裙,长裙衣纹繁密细致。双手一上举,一下垂,下垂之手持瓶,足及背光已失。类似者在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也有一件,相传出自陕西三原。

公元前后,佛教及其造像艺术由古代印度传入中国,对中国本土文化和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此为外来的造像粉本,成为当时工匠学习、摹仿的范本。此像与中国造像在铜质、雕刻手法上有明显差别,属于犍陀罗艺术风格,为外来造像之粉本。陕西是印度佛教造像由西域传至中原的中枢,幅射传播有其特殊的地理、文化上的优势,后世的一些造像便存有这一痕迹,如故宫博物院从西安购藏的铜菩萨像就摹仿了此尊造像。由是我们可以了解铜菩萨像在中国佛教造像史上的重要作用。梵文(Avalokitesvara)的意译,观世音的略称。其与大势至菩萨同为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称为“西方三圣”。又是我国佛教中的四大菩萨之一。佛典称观音为发大慈悲,即普救世人的大慈大悲菩萨。又作光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观世自在菩萨、观世音自在菩萨、现音声菩萨、窥音菩萨。

背光指佛、菩萨像背后之光相,常作火焰纹,火焰象征佛、菩萨之智慧。大至分为项光(又称头光)和身光(又称举身光、舟形光)二种,其形式依时代、地方、佛菩萨的种类而有所不同。

县名,在陕西省中部,泾河上游北岸,北魏时设立县治,多平原,水利发达,以棉、粮为主要产品。

又作造象。古时为生人、亡人或己身祈福,多于僧寺或崖壁间镌石成佛像,亦有以金属铸造佛像者。所造佛像称之为造像。

菩提萨埵之略称,为十界之一。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

文章标签: 造像 菩萨 佛教

猜你喜欢

有两个菩萨的菩萨
邸昭造石观音像
石造観音菩薩立像
宝塔形石碑的一部分
服务员
如来坐像
僧成造铜弥勒像
陈迴党等造释迦牟尼佛教石碑
石造如来及両脇侍立像
蓮華手菩薩
菩萨的头像,可能是观音菩萨(观音观菩菩萨)
菩薩立像
菩萨
佛教石碑
莲花基座的菩萨
佛四面造像石碑
菩萨的常设图
魏霊蔵造像記
0.11714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