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伯瑜泣杖砖,北宋,高19厘米,宽26厘米。砖为长方形,砖面内凹成壸门状,上刻“韩伯瑜”三字。一老妇人坐于圆形绣墩上,一手持杖。左侧韩伯瑜双手垂拱,正在挨打。韩伯瑜泣杖为二十四孝故事之一。韩伯瑜(也作韩伯余、韩伯逾),亳州人,小时候犯错,常遭母亲杖笞,皆不哭泣。有一次却哭泣起来,母亲奇怪地问他,韩伯瑜回答道:“往日杖痛,知母康健。今杖不痛,知母力衰,是以悲泣。”宫内小巷道称壸(音捆),此处为家具术语之一。通常在横牙正中开一尖口,再向两侧曲线延伸与竖向牙条相交,此种作法称为劵口;如果牙条四面相交,则每面正中均开尖口,此种作法称为圈口;如果只有一面横牙条作出壸门装饰,则称为壸门牙子。古代一种常用的坐具,因其上面常覆盖一方丝绣之物而得名,又名“锦墩”、“鼓墩”或“坐墩”,可用草、藤、木、漆木、瓷、石等材质制成,造型多种多样,往往在亲友交往等非正式场合中使用。

中囯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源于汉代,至北宋形成,但取材并不完全一致,较为常见的有郭巨埋儿、董永卖身葬父、曹娥投江、陆绩怀橘、老莱子彩衣娱亲等。

文章标签: 韩伯瑜 故事 壸门

猜你喜欢

三位音乐家和一位舞蹈家的佛教游行
铁菩萨像头
曾参咬指心痛砖雕
蔡顺拾桑砖雕
木雕水月观音菩萨像
北宋彩绘石雕僧伽和尚像(石灰石)
站在观音
服务员负责人
江西窑系青白釉划花卉纹盘
如来坐像
音乐与诗歌女神的形象
罗汉图
天王石像2
三彩武士俑
张凑等造石圣僧像
彩绘男木俑
菩萨的小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