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堂连句》册,唐,传为颜真卿书,绢本,楷书,15开,各开纵28.2厘米、横13.7厘米不等。鉴藏印有宋“绍兴”、“御府之印”、“缉熙敬之”,明王世懋,清梁清标、安岐,近代叶恭绰,现代张珩等诸印。本册前裱边有楷书“颜鲁公竹山连句诗帖,上上品”一行。后纸有宋米友仁,清姚鼐、铁保三段题跋。唐大历九年(774年)三月,时任湖州刺史的颜真卿在朋友潘述家的“竹山堂”中与部属李萼、陆羽、释皎然、陆士修、韦介等人聚会饮宴,席间吟诗,每人依次各作两句,相联成篇,是为《竹山堂连句》。后传为颜氏书录,时颜氏66岁。此书原装裱形式是整幅,后割裱成册,几近百衲,章法已破。颜氏书法一般都是横画细,竖画粗,雄强博大,气势磅礴,楷书墨迹首推《自书告身》,清雄严谨。而此书横、竖用笔毫无变化,无粗细之别,千篇一律,拘滞平板……然而册后米友仁奉宋高宗命跋尾两行,却是绍兴御府故物,可知此册裁减最迟不晚于绍兴时,但非颜氏墨迹。至于是唐人还是宋人的临本目前说法不一。明詹景风《东图玄览》,清顾复《平生壮观》、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安岐《墨缘汇观》著录。旧时作诗的一种方式。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一人一句或两句,一句一韵或两句一韵。相传此种方式始于汉武帝时的《柏梁台诗》。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临沂(今属山东)人。唐代书法家。曾任平原(今属山东)太守,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颜平原”、“颜太师”、“颜鲁公”等。书法初学褚遂良,后请教张旭,深悟笔法。参用篆书笔意写楷书,真书笔力弥满,端庄雄伟,气势森严,行书遒劲郁勃,阔达自在,书风明显区别于二王(羲之,献之)和唐初诸家,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世称“颜体”。与当时另一位书法家柳公权并称“颜柳”。唐人《书评》论其书:“如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传世墨迹有正书《自书告身》、行书《祭侄文稿》和《刘中使帖》,碑刻有《争坐位帖》、《多宝塔碑》、《东方画赞》、《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中兴颂》等。后人辑有《颜鲁公文集》。王世懋(1536—1588年),字敬美,号麟州,江苏太仓人。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进士。官至南京太常少卿。精通古文辞。梁清标(1620—1691年),字玉立,号棠村、蕉林,别号苍岩子,斋号秋碧堂,河北正定人。中国清代书画鉴藏家。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清顺治元年(1644年)授编修。官至户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精善鉴赏,享誉一时。金石文字、书画、鼎彝之收藏,甲于海内。所藏法书名画,均由专人以特定的形式装裱,多有梁清标亲笔题签。曾从所藏法书中精心选出11种,刻为《秋碧堂法帖》。所著《蕉林诗集》十八卷,刻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其中有许多为当时著名书画家、收藏家所写的题画诗。另有《蕉林文稿》、《棠村词》等行世。

安岐(1683—1745年以后),字仪周,号麓村,别号松泉老人。先世为朝鲜人,后入八旗籍,居天津。其父是康熙年间津门大盐商,家资甚富。安岐酷嗜古今书画名迹,在津建沽水草堂,书斋名古香书屋,中贮历代名家翰墨,一时有“收藏之富,甲于海内”之誉。乾隆七年(1742年)60岁时,他将积累数十年之书画札记汇成一帙,共六卷,名《墨缘汇观》。其藏品后多归入乾隆内府。主要鉴藏印有“仪周鉴赏”、“安岐之印”、“安氏仪周书画之章”、“安仪周家珍藏”、“朝鲜人”等。
叶恭绰(1881—1968年),字裕甫,号遐庵,广东番禺人。毕业于京师大学堂。清末举人。曾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画院院长、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等职。精通诗词、书画、考古,是中国当代书画大家,篆、隶、楷、行、草各体皆精,又善丹青,喜画梅兰、松竹。晚年将所藏大量典籍、书画等文物捐献给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成都等地博物馆。著有《遐斋诗稿》、《清秘录》、《遐庵词》等。张珩(1915—1963年),字葱玉,别署希逸,祖籍浙江吴兴,1915年2月10日生于上海。青年时期即以书画鉴定闻名。1934、1946年两度被聘为故宫博物院鉴定委员。1950年被聘为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顾问,同年调文化部文物局工作。曾任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兼文物出版社副总编辑。张珩在学术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尤其在书画鉴定方面造诣更深。他善于探索书画用笔的规律,并把实物与文献资料相结合,进行比较研究,客观地作出科学判断,成为著名的中国书画鉴定专家。米友仁(1074—1153年,一作1086—1165年),南宋书画家。一名尹仁,字元晖,晚号嫩拙老人,祖籍太原(今属山西),迁襄阳(今属湖北),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米芾长子,人称“小米”。早年即以擅长书画知名,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应选入掌书学。南渡后,官兵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高宗赵构曾命他鉴定法书,但其鉴别书画之际“往往有一时附会迎合上意者”。善行书,人谓其虽不逮其父,然如王、谢家子弟,自有一种风格。其山水画发展了米芾技法,略有变化,别具面目。用水墨横点,连点成片,构成“烟云变灭,林泉幽壑,生意无穷”的画面,强调“借物写心”,崇尚“平淡天真”,运笔草草,自称“墨戏”,对后来“文人画”中的笔墨纵放、脱略形状颇有影响。自题于《潇湘图》长卷中称:“夜雨欲霁,晓烟既泮,则其状类此,余盖戏为潇湘,写千变万化不可名神奇之趣。”
姚鼐(1731—1815年),字姬传,一字梦古,号惜抱居士,安徽桐城人。清乾隆癸未进士,散馆主亊,迁礼部郎中告归,主讲钟山书院等。晚而工书。有《惜抱轩全集》、《水经注》、《三传补注》等著作。铁保(1752—1824年),字冶亭,号梅庵,又号铁卿,满族正黄旗人。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进士。嘉庆年间官至两江总督、吏部尚书。多次因事遣戍,道光初年以三品卿衔致仕。擅诗,少时即与百龄、法式善称三才子。工书画,楷书宗法颜真卿,行草书宗法二王、怀素、孙过庭,时人谓其书与刘墉、翁方纲、成亲王永瑆并驾,为“乾隆四大家”之一。尝刻《惟清斋帖》为士林所重。著有《惟清斋全集》、《白山诗介》、《淮上题襟》等书。

陆羽(733—804年),名疾,字鸿渐,自号桑苎翁,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出身孤苦,敏而好学。上元元年(760年),隐居浙江湖州杼山妙喜寺,与江南名僧皎然结为“忘年缁素之交”,史称“更隐茹溪”。其后,辗转于各地的名山大川,品茗弄泉,研创茶学,写就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建中四年(783年),隐居信州广教寺(后改茶山寺,在今上饶市一中校园内)。贞元二十年(804年),在湖州青塘别业病逝,长眠于杼山。作为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其有《杼山记》、《天竺、灵隐二寺记》、《武林山记》、《吴兴图经》、《南北人物志》、《湖州刺史记》等行世。

皎然,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唐上元、贞元年间,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南朝谢灵运十世孙。唐代著名诗僧。居杼山。文章俊丽,颜真卿、韦应物极为推重,并与之酬倡。著作有《儒释交游传》及《内典类聚》共四十卷,《号呶子》十卷,今不见传,另有《杼山集》十卷、《诗式》五卷等传世。说法即宣说佛法,以化导利益众生。与说教、说经、演说、劝化、唱导等同义。中国明代书画鉴赏著作。明詹景凤(1532—1602年)撰,四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著者鉴赏法书名画之笔记,第二部分为作品的题跋。其书内容较丰富,既著录书画之本地、内容、画法、题跋、印章、流传等项,又着重于对某家、某派笔墨技法上承袭演变的论述。对有些不同风格的画家和画派的评价持论比较客观公允,不随波逐流,无门户之见。清代鉴赏家顾复编纂。顾复,字来侯,自号方泾上农,明末遗民。《平生壮观》著录作者所见书画,全书十卷,其中法书五卷,绘画五卷。凡《大观录》、《墨缘汇观》、《石渠宝笈》所录名迹大体为其所见。以时代顺序简录,各件略加评论,辨其真伪,但有误记印记多处。成书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前有徐乾学序、自序。卞永誉(1645—1712年),字令之(一作合之),号仙客,盖州(今辽宁盖平)人,隶汉军正白(一作镶红.又作正蓝)旗籍。官至刑部尚书。博学好古,家富收藏书籍、碑帖、书画。能书,工画,曾随其叔三畏学写山水,善画水仙、柏石。善于鉴赏书画,朱彝尊《论画诗》有“妙鉴谁能别苗发,一时难得两中丞”之句,即指卞氏与另一位鉴藏家宋荦。所著《式古堂书画汇考》60卷采前人著录书画之作与其所目见耳闻者,汇而成编,上溯魏晋,下迄元明,集著录之大观,尽鉴赏之能事,至今仍是古书画研习者参阅和引征的重要书目之一。另著有《式古堂朱墨书画纪》80卷。其常用鉴藏印记有:“令之”、“仙客”、“式古堂”、“卞令之鉴定”等。

中国书画著录书。清卞永誉编著。分《书考》、《画考》,著录其目见之清代以前的法书、名画。是书淬取著录书画诸体之长处,又分门别类,先纲后目,先总后分,先本文而后题跋,先本卷而后征引他书,辨其源流,别其真赝,考究详明。又用大小字体、眉注圈识分别正文与外录,可谓条理井然,眉目清楚。自魏晋以来而迄清康熙时所传世之书画于此大备。书画之前有《书评》、《书旨》及《论画》,辑录诸家画论。此书著录宏富,尽管间有谬误,仍不失为一部考据精备之作。中国书画著录书。清安岐编著。正编四卷,法书、名画各二卷;续编二卷,法书、名画各一卷。正编法书著录始自三国魏钟繇《荐季直表》、西晋陆机《平复帖》,止于明代董其昌;名画著录始自晋顾恺之《女史箴图》、隋展子虔《游春图》,止于明代董其昌。记载作品内容、纸绢,摘录题识、印章颇为详细。所录宋代以前之画颇多考订。间有论及画家之笔墨或画法特色,可资鉴别真赝。续录一卷名画始自晋顾恺之书《洛神赋》并图卷,而迄明陆治《种菊图》止,凡121种,亦多名品。续编仅载标题,略记大概。两编所收书画大都为著者自藏,间著有人来求售而未购之物。是书正编著录体例得其大要,叙述简当,鉴裁精审而有卓见,为清代书画著录书中精审之作。续编稍逊,然亦颇资参考。
文章标签: 书画

猜你喜欢

争座位帖
多宝塔碑 二玄社版
楷书自书告身帖
祭伯父文稿
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全卷纸本(仿本)
颜真卿行书湖州帖卷
宋拓 颜真卿大字麻姑仙坛记
唐 颜真卿书郭家庙碑阴
书谱原版
韭花帖 纸本
逍遥楼三大字
阴符经
唐人楷书写兜沙经册
雁塔聖教序
碣石調幽蘭第五
古诗四帖五色笺
王勃集
0.10943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