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艾帖》,北宋,欧阳修书,纸本,册页,纵25厘米,横18厘米,行楷书,6行69字。

释文:

“修啓,多日不相見,誠以區區。見發言,曾灼艾,不知體中如何?來日修偶在家,或能見過。此中醫者常有,頗非俗工,深可與之論權也。亦有閒事,思相見。不宣。修再拜,學正足下。廿八日。”

帖中“见发言”的“发”即欧阳修长子欧阳发。所谓“灼艾”,即针灸。

关于欧书特点,苏轼评价说:“公用尖笔干墨作方阔字,清眸丰颊,进退晔如。”李东阳在帖后的诗跋中称赞欧书“宋代书家自不孤,当时只许蔡君谟。若将晋法论真印,此老风流世亦然”。

此帖曾经项元汴、安岐、江德量鉴藏。清安岐《墨缘汇观·上编》著录。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著名政治家。以文章著称于世,为唐宋古文八家之一。主修《新唐书》和《新五代史》。书法字体新丽,神采秀发,自成一家。

册页的组合形式类似西方绘画中的组画,这种艺术形式在山水画中能够比较完整地展现一个地域不同的自然景观,在花鸟画中可以从多重角度、时节去描绘其自然姿色。在人物画中,可以完整地叙述一个历史故事发生的全过程或细化表现某种道德观念。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次子。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熙宁时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因对王安石所行新政有异见,上书神宗,遂被贬谪黄州。元祐间复起用,任翰林学士,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绍圣四年(1097年),党争又起,再谪惠州、儋州,最后北还,病殁常州,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作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风格独具。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擅长行书、楷书,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家数。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能画竹,学文同,为湖州竹派之一。传说他画竹干从地直起至顶,并不分节绘写。尝在试院,兴到无墨,遂用朱笔写竹,后人竟效,称为“朱竹”。能作枯木、怪石、佛像,出笔奇古。论画力主“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并提出“士夫画”(即文人画)之说。传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传世绘画有《古木怪石图》卷、《枯木竹石图》卷(与文同《墨竹图》卷合卷),现藏上海博物馆。著有《东坡七集》、《经进东坡文集事略》等。李东阳(1447—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湖南茶陵人。明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宦官刘瑾专政时依附周旋,为时人不满。因其地位显要,他的诗在当时很有影响,为“茶陵诗派”领袖。书法擅篆、隶、行、草诸体,自成一家。有《怀麓堂集》、《诗话》、《燕对录》等。项元汴(1524—1590年),明嘉兴(今浙江省嘉兴)人,字子京,号墨林山人,别号香岩居士、鸳鸯湖长、退密斋主人,收藏家、画家。富藏书画等古名物,在明代私家收藏中堪称巨擘。精鉴赏。常见主要印记有“项元汴印”、“子京”、“檇李项氏世家珍玩”、“神品”等。

安岐(1683—1745年以后),字仪周,号麓村,别号松泉老人。先世为朝鲜人,后入八旗籍,居天津。其父是康熙年间津门大盐商,家资甚富。安岐酷嗜古今书画名迹,在津建沽水草堂,书斋名古香书屋,中贮历代名家翰墨,一时有“收藏之富,甲于海内”之誉。乾隆七年(1742年)60岁时,他将积累数十年之书画札记汇成一帙,共六卷,名《墨缘汇观》。其藏品后多归入乾隆内府。主要鉴藏印有“仪周鉴赏”、“安岐之印”、“安氏仪周书画之章”、“安仪周家珍藏”、“朝鲜人”等。

文章标签: 安岐 书画 居士

猜你喜欢

行楷书灼艾帖卷
行书诗文稿
行楷书灼艾帖卷
行书诗文稿
北宋 欧阳修 行楷书灼艾帖卷
清乾隆三希堂法帖(八) 册 宋欧阳修书致端明侍读留台执事尺牍
清乾隆三希堂法帖(八) 册 宋欧阳修书致元珍学士尺牍
清乾隆三希堂法帖(八) 册 宋欧阳修书付书局帖
三希堂法帖(八) 册 宋欧阳修书致端明侍读留台执事尺牍
留简帖纸本行书
草书木鸡集序
山堂诗帖
向太后挽词帖行楷纸本
辱教贴
李白仙诗卷蜡笺
冊頁纸本
私诚帖尺牍纸本
新岁展庆人来得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