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定武本兰亭》卷,元,俞和书,行书,纸本,纵26.7厘米,横83.7厘米。

此帖为俞和临宋拓定武本《兰亭序》。

署款:“至正廿年岁在庚子孟夏十三日,桐江紫芝生俞和子中临于黄冈之康园。”款下钤“俞和”、“紫芝生”、“特健药”印3方。引首钤“清隐”、“静学”印两方。

鉴藏印钤明项元汴“项子京家珍藏”,清顾文彬“顾子山秘箧印”、吴桢“吴桢”、王澍“虚舟”、吴廷“吴廷”等印。

帖后俞和又以章草书诗一段,署款:“右用张贞居题高侍郎画山水图诗韵,余临稧帖戏书于后,以俟观者商略之。”钤“俞和”私印1方。高侍郎即高克恭,字彦敬,号房山老人,擅画山水。张贞居即张雨,字伯雨,又字天雨,号贞居子,擅行草书。

帖前清王澍、王文治分别楷书题签:“元俞紫芝临稧帖真迹。”

帖后有明陈继儒,清王澍、顺甫居士、王文治、吴云、费念慈六家题跋。

此帖临于元至正廿年(1360年),俞和时年54岁。其书法点画刻意精心,笔力劲健,牵连转折无不合规矩,但终显板滞拘谨,略乏风采。而章草书一段则运笔自然生动,线条舒展飘逸。

清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缪日藻《寓意录》、安岐《墨缘汇观》、吴升《大观录》、徐康《前尘梦影录》著录。唐太宗得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后,有欧阳询摹本拓刻于学士院,五代梁时移置汴都。辽耶律德光破后晋携此石刻北去,中途病故,石被弃。宋庆历年间发现,置于定州州治,大观年间置于宣和殿。金兵灭北宋入汴京,石散失不传。定州宋时属定武军,故此石刻拓本称为“定武兰亭”。

俞和(1307—1382年),字子中,号紫芝生,暮年称紫芝老人,桐江(今浙江桐庐)人。寓居杭州,隐居不仕。能诗善书,早年学书于赵孟頫,得见赵氏运笔之法。临晋唐诸帖甚多,极有功力,行草逼似赵孟頫。好事者每以其书改赵孟頫款,以充赵书,往往乱真。又兼善篆、隶、章草诸体。东晋永和九年(353年)春三月三日,王羲之、谢安、孙绰等41人,集会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山阴兰亭,修祓禊之礼。王羲之书《兰亭序》,用蚕茧纸,使鼠须笔,凡28行324字,书法藻丽多姿,精美绝伦,历代为楷模。
中国书画手卷的专业术语。指在本幅前面所留的空白纸方,一般用以题写书画名称或高度概括的品评,多为四字,与画心之间有隔水分开。因开卷时首先见其,故称“引首”,最早在明初出现。项元汴(1524—1590年),明嘉兴(今浙江省嘉兴)人,字子京,号墨林山人,别号香岩居士、鸳鸯湖长、退密斋主人,收藏家、画家。富藏书画等古名物,在明代私家收藏中堪称巨擘。精鉴赏。常见主要印记有“项元汴印”、“子京”、“檇李项氏世家珍玩”、“神品”等。

即项元汴(1524—1590年),明嘉兴(今浙江省嘉兴)人,字子京,号墨林山人,别号香岩居士、鸳鸯湖长、退密斋主人,收藏家、画家。富藏书画等古名物,在明代私家收藏中堪称巨擘。精鉴赏。常见主要印记有“项元汴印”、“子京”、“檇李项氏世家珍玩”、“神品”等。王澍(1668—1739年),字若林,号虚舟,金坛(今属江苏省)人,后迁居无锡。康熙四十四(1705年)年中举,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成进士,后入翰林院,累迁户部给事中,后官至吏部员外郎。致仕归,悦无锡山水,买屋金匮山旁,自号二泉,又号恭寿老人、良常山人。《清史稿》有传。书入欧阳询之室,篆书法李斯,为一代书家。亦工刻印。著《竹云题跋》、《虚舟题跋》。

唐张怀瓘曰“章草即隶书之捷”,也即隶书减省便捷的写法,是介于隶书与今草之间的一种书体。其特点,宋黄伯思曰:“凡草书分波磔者名章草。”清段玉裁曰:“其各字不连绵者曰章草。”“章草”一名的由来,解释不一,如:史游作《急就章》有此体,故名;因汉章帝所创,故名;汉章帝喜爱杜度草书,诏使其用于章奏,因而得名;因此体损减隶体,存字梗概,结构彰明,故名,等等。历代章草大家有杜度、史游、崔瑗、皇象、索靖、王羲之、王献之、赵孟頫、邓文原、宋克等。

高克恭(1248—1310年),字彦敬,号房山,大都(今北京市)房山人。祖上为西域人,后占籍大同(今山西大同),其祖父始与汉族通婚。父高亨奉母居房山,隐居不仕,治经学,对高克恭有很大影响。高克恭27岁入仕途,从小吏作起,累官至太中大夫。高氏能诗擅画,又兼数次赴江南任,因而与南方汉族文人士大夫交往颇多。在绘画方面,他擅长山水、墨竹等题材。山水初学米氏父子的水墨云山画法,继而法董、巨、李成诸家,融会贯通,终成其笔墨淳厚、烟云流润、水墨洇晕的独特的山水画风格。墨竹宗法金代王庭筠,笔法浑厚,富有生意,在元代初期画坛享有很高的声誉,与赵孟頫齐名,时有“南赵北高”之誉。
张雨(1277—1348年),一名天雨,字伯雨,号句曲外史,钱塘(今浙江杭州)人。20余岁弃家为道士,往来华阳云石间。从虞集受学。博学多闻,善谈名理。生平慕米芾为人,故其议论襟度颇为类之。诗文、书、画清新流利,有晋、唐风范。王文治(1730—1802年),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今镇江)人。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探花,官翰林侍读,出为云南知府。高宗南巡,至钱塘僧寺,见文治书碑,大赏爱之。内廷臣有告之文治者,招使出不应也。善画,工书,与翁方纲、刘墉、梁同书齐名,合称“清四家”。著有《梦楼诗集》、《快雨堂题跋》。卒年73岁。
陈继儒(1558—1639年),字仲醇,号眉公,又号糜公,华亭(今上海市)人。自幼颖悟,博学。终生不仕。工诗文,短翰小词皆有风致。擅绘水墨梅花、水仙、奇石等,与董其昌齐名。书法在苏、米之间。尤酷好东坡诗章文字,遇苏氏手迹、碑拓必刻意蒐求,集于《晚香堂帖》和《来仪堂帖》。编纂《松江府志》,著《眉公秘籍》、《妮古录》、《皇明书画史》。吴云(生卒年不详),字少甫,号平斋,晚号退楼,又号愉庭,归安(今浙江湖州)人。以举人官苏州知府。工书,书宗颜真卿。亦擅画山水、竹石,并精通金石考据学。富收藏。著《两叠轩彝器图释》、《古铜印存》等书。中国古代书画著录书,清代顾文彬编著。十卷,前有光绪八年(1882年)自序。顾文彬(1811—1889年),字子山,一字艮庵,江苏苏州人。官至浙江宁绍道台,精鉴赏,富收藏。该书所录作品,上自宋、元,下止于清初四王吴恽,皆为顾氏所藏,每件作品后均有题语,凡所考辨,俱甚精审。安岐(1683—1745年以后),字仪周,号麓村,别号松泉老人。先世为朝鲜人,后入八旗籍,居天津。其父是康熙年间津门大盐商,家资甚富。安岐酷嗜古今书画名迹,在津建沽水草堂,书斋名古香书屋,中贮历代名家翰墨,一时有“收藏之富,甲于海内”之誉。乾隆七年(1742年)60岁时,他将积累数十年之书画札记汇成一帙,共六卷,名《墨缘汇观》。其藏品后多归入乾隆内府。主要鉴藏印有“仪周鉴赏”、“安岐之印”、“安氏仪周书画之章”、“安仪周家珍藏”、“朝鲜人”等。
中国书画著录书。清安岐编著。正编四卷,法书、名画各二卷;续编二卷,法书、名画各一卷。正编法书著录始自三国魏钟繇《荐季直表》、西晋陆机《平复帖》,止于明代董其昌;名画著录始自晋顾恺之《女史箴图》、隋展子虔《游春图》,止于明代董其昌。记载作品内容、纸绢,摘录题识、印章颇为详细。所录宋代以前之画颇多考订。间有论及画家之笔墨或画法特色,可资鉴别真赝。续录一卷名画始自晋顾恺之书《洛神赋》并图卷,而迄明陆治《种菊图》止,凡121种,亦多名品。续编仅载标题,略记大概。两编所收书画大都为著者自藏,间著有人来求售而未购之物。是书正编著录体例得其大要,叙述简当,鉴裁精审而有卓见,为清代书画著录书中精审之作。续编稍逊,然亦颇资参考。二十卷,清代吴升编著。吴升,字子敏,吴县(今属江苏)人。自幼雅好古物,尤精于鉴赏书画。此书前九卷著录法书,自三国魏起至明代止,记有每件作品的书写字数、行数及本文;第十卷为《元明贤诗翰姓氏》,录有元、明时期最著名的法书家小传;第十一卷至二十卷著录自东晋至明代的名画,详尽地描述画面,记录款识、题跋,并加以客观的评论。书前有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宋荦及翁方纲所作的序。

文章标签: 书画

猜你喜欢

俞和行书自书诗卷
临赵孟頫小楷常清静经轴
关于岳怡的文章(林悦一伦)
清乾隆三希堂法帖(二十七) 册 元俞和书急就章
清乾隆三希堂法帖(二十七) 册 元俞和前有尊酒行
三希堂法帖(二十七) 册 元俞和书急就章
三希堂法帖(二十七) 册 元俞和前有尊酒行
元俞和临王帖 轴
元俞和急就章释文 册
行书自作卷
书法行书乐志论
行书七律诗 纸本
枯兰复花图跋卷
行书忆过中条山语轴 绢本
临兰亭
牡丹赋行草书
行书论书卷 绫本
行书滕王阁序纸本
0.11151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