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帖》,元,邵亨贞书,纸本,册页,纵24.5厘米,横58.9厘米,行书,16行,105字。释文:敬次东维内翰先生寄示答延英诸公,移馈严韵,唯赐教乃幸。甘露英华生间世,文星光彩动南天。公孙馆下无虚士,杨子亭中半列仙。二月烟云供画卷,百花洲渚送吟船。诸贤欲设先生馔,应取侯鲭手自编。至正壬(此字点去)癸卯暮春既望,契生严陵邵亨贞顿首再拜,书于野处堂。款钤“睦邵亨贞”、“邵氏复孺”、“青谿野史”印。另有项元汴、孙承泽、安岐、衡永诸家鉴藏印多方。帖中“东维内翰”指杨维桢,别号东维子,是元末著名诗人。此帖是邵亨贞次其诗所作七律一首,写于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时邵氏55岁。据《列朝诗集小传·邵贞谿亨贞》可知,邵氏于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至二十五年(1365年)间在吴门屯役,此诗帖即写于这一时期。书风具苏轼、赵孟頫两家特征,笔力圆润劲健,体势端丽浑厚,兼取两家之长,更多赵体意韵。邵亨贞(1309-1401年),字复孺,号贞溪,先世为严陵人,徙居华亭(今上海松江)。明初官松江训导。通经史,善文辞,为元末明初著名学者。有《蛾术文集》十六卷、《蛾术词选》四卷行世。册页的组合形式类似西方绘画中的组画,这种艺术形式在山水画中能够比较完整地展现一个地域不同的自然景观,在花鸟画中可以从多重角度、时节去描绘其自然姿色。在人物画中,可以完整地叙述一个历史故事发生的全过程或细化表现某种道德观念。项元汴(1524—1590年),明嘉兴(今浙江省嘉兴)人,字子京,号墨林山人,别号香岩居士、鸳鸯湖长、退密斋主人,收藏家、画家。富藏书画等古名物,在明代私家收藏中堪称巨擘。精鉴赏。常见主要印记有“项元汴印”、“子京”、“檇李项氏世家珍玩”、“神品”等。

孙承泽(1592—1676年),字耳北,一作耳伯,号北海,又号退谷,山东益都(今山东寿光县)人。明崇祯进士,官给事中。李自成克北京,任四川防御使。入清,官至吏部左侍郎。富收藏,精鉴别书画。著有《庚子消夏记》八卷,为其所藏书画的著录书。此书所录以题跋为详,间有议论与考证,鉴裁精审,评论独到,为学者所重。其常用鉴藏印记有“孙承泽印”、“退谷老人”、“北平孙氏砚山斋图书”、“北海孙氏珍藏书画印”、“长宜子孙”等。安岐(1683—1745年以后),字仪周,号麓村,别号松泉老人。先世为朝鲜人,后入八旗籍,居天津。其父是康熙年间津门大盐商,家资甚富。安岐酷嗜古今书画名迹,在津建沽水草堂,书斋名古香书屋,中贮历代名家翰墨,一时有“收藏之富,甲于海内”之誉。乾隆七年(1742年)60岁时,他将积累数十年之书画札记汇成一帙,共六卷,名《墨缘汇观》。其藏品后多归入乾隆内府。主要鉴藏印有“仪周鉴赏”、“安岐之印”、“安氏仪周书画之章”、“安仪周家珍藏”、“朝鲜人”等。
衡永(生卒年不详),近代人,麟庆后裔。曾先后将家藏文物典籍捐献给国家,其风可范。杨维桢(1296-1370年),桢又作禛,字廉夫,号铁崖,又号铁笛道人、抱遗叟、老铁贞、梅花道人等,浙江会稽(今绍兴)人。青年时代励学苦读,32岁(1327年)中进士,署天台尹,后官建德路总管府推官。元末擢江西儒学提举,未及上任,适逢反元兵乱,遂避居富春山,后徙钱塘(今浙江杭州),晚年寓居松江。明洪武二年(1369年)召至南京,纂修礼乐书,不久辞归,抵家卒。性狷直,多才艺,诗风奇诡,号“铁崖体”,为元代诗坛巨匠。善书法,风格拗强苍劲,自成一种特别风貌。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次子。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熙宁时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因对王安石所行新政有异见,上书神宗,遂被贬谪黄州。元祐间复起用,任翰林学士,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绍圣四年(1097年),党争又起,再谪惠州、儋州,最后北还,病殁常州,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作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风格独具。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擅长行书、楷书,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家数。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能画竹,学文同,为湖州竹派之一。传说他画竹干从地直起至顶,并不分节绘写。尝在试院,兴到无墨,遂用朱笔写竹,后人竟效,称为“朱竹”。能作枯木、怪石、佛像,出笔奇古。论画力主“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并提出“士夫画”(即文人画)之说。传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传世绘画有《古木怪石图》卷、《枯木竹石图》卷(与文同《墨竹图》卷合卷),现藏上海博物馆。著有《东坡七集》、《经进东坡文集事略》等。赵孟頫(音fǔ)(1254—1322年),元代画家、书法家,字子昂,号松雪、水精宫道人,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宋宗室,14岁时以父荫补真州司户参军,入元出仕,曾任翰林侍读学士、荣禄大夫等职,卒赠魏国公,谥文敏。他对诗文音律无所不通,书画造诣极为精深,乃元代的画坛领袖。其绘画取材广泛,技法全面,山水、人物、花鸟无不擅长。他倡导复古,强调“书画同源”,主张师法自然。书法钟繇、二王、李邕、宋高宗赵构以及历代诸家,篆、隶、真、草各臻神妙。其绘画、书风和书学主张对当代及后世影响巨大而深远。

文章标签: 书画 绘画

猜你喜欢

仇远行书自书诗卷
墨迹五种册
元 冯子振 行书虹月楼记卷
楷书出师表卷
王礼寔行书骑气帖
元 张雨 行书台仙阁记卷
杨维桢行书沈生乐府序页
行书诗文
赵雍行书鄣南八咏诗卷
元 张雨 行书诗册
行书骑气帖纸本
元 鲜于枢 行书诗赞卷
草书临十七帖页
元 杨维祯 草书七绝诗轴
鲜于枢行书秋兴诗册
行书家书帖页
邓文原行书近者帖页
邓文原行书家书帖页2
0.14993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