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诗》轴,明,董其昌书,纸本,楷书,纵129.9厘米,横49.6厘米。

释文:

配极玄都閟,凭高(原文“虚”)禁御长。守祧严具礼,掌节镇非常。

碧瓦初寒外,金茎一气旁。山河扶绣户,日月近雕梁。

仙李盘根大,猗兰奕叶光。世家遗旧史,道德付今王。

画手看前辈,吴生远擅场。森罗移地轴,妙绝动宫墙。

五圣联龙衮,千官列雁行。冕旒俱秀发,旌旆尽飞扬。

翠柏深留景,红梨迥得霜。风筝吹玉柱,露井冻银床。

身退卑周室,经传拱汉皇。谷神如不死,养拙更何乡。

杜少陵谒玄元皇帝庙诗,其昌书。

署款:“杜少陵谒玄元皇帝庙诗,其昌书。”钤“宗伯学士”白文印、“董氏玄宰”白文印。引首印:“玄赏斋”白文印。鉴藏印:“徐紫珊祕篋印”朱文印一方。

本幅为董其昌书唐代诗人杜甫《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五言排律一首。虽无书写年款,据其风格特点应是董氏中晚年作品。

董其昌的楷书最早是学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并撷取颜书笔法变化的精髓,颇具结字宽博外张之势。其书点画浑厚,笔法劲健,结体端稳开张,字、行之间疏朗匀称,从中可窥其书法所受颜真卿的影响。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精于书画鉴赏,收藏很多名家作品,在书画理论方面论著颇多,其“南北宗”的画论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不化,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加之他当时显赫的政治地位,其书画风格名重当世,并成为清代艺坛的主流。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文集。中国书画手卷的专业术语。指在本幅前面所留的空白纸方,一般用以题写书画名称或高度概括的品评,多为四字,与画心之间有隔水分开。因开卷时首先见其,故称“引首”,最早在明初出现。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唐朝诗人,有“诗圣”之名。其诗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倾向。《三吏》、《三别》、《秋兴》、《春望》等诗篇广为传颂。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临沂(今属山东)人。唐代书法家。曾任平原(今属山东)太守,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颜平原”、“颜太师”、“颜鲁公”等。书法初学褚遂良,后请教张旭,深悟笔法。参用篆书笔意写楷书,真书笔力弥满,端庄雄伟,气势森严,行书遒劲郁勃,阔达自在,书风明显区别于二王(羲之,献之)和唐初诸家,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世称“颜体”。与当时另一位书法家柳公权并称“颜柳”。唐人《书评》论其书:“如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传世墨迹有正书《自书告身》、行书《祭侄文稿》和《刘中使帖》,碑刻有《争坐位帖》、《多宝塔碑》、《东方画赞》、《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中兴颂》等。后人辑有《颜鲁公文集》。多宝塔,《法华经·宝塔品》说:东方宝净(国)中有佛号多宝,时誓愿若我成佛,灭度之后,有说《法华经》处,我之塔庙,为听是经故,涌现其前作证明,释迦牟尼世尊所说《妙法莲华经》皆是真实。“尔时多宝佛于塔中分半座与释迦牟尼”。多宝塔善业泥即据是经所作。

文章标签: 书画 宝塔

猜你喜欢

杜甫谒玄元皇帝庙诗
芳树遥峰图
仿古山水册6张 山水图
仿古山水册
仿古山水册8张
仿黄子久江山秋霁图卷
仿宋元人缩本画跋册14开86
封泾仿古图
临米芾方圆庵记
咏花诗 卷行书
行书七律诗(紫宸朝下)
行书诗卷
行书自作卷
行楷洛神赋卷 绢本
草书杜浦秋兴八首诗(之一)纸本
书札册
草书诗卷纸本
行书卷纸本(顺治七年)纸本
0.1699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