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柳双鸦图》是北宋画家梁楷创作的绢本墨笔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该图绘枝杈一枝垂柳随风摇曳,两只乌鸦绕树飞鸣,一轮圆月淡淡无光。全幅构图清疏,意境幽遽,寥寥数笔便将秋季黄昏刻画得淋漓尽致,笔简意赅。此图表现出作者细致的观察能力、高度的概括能力以及精深的笔墨表现能力。 [1] 

在该图中,梁楷创造性地将减笔画法运用于花鸟画中,画面构图简洁,柳枝的长条迎风而摆,两只小鸟正恣意飞翔。该图意韵清幽,仅寥寥数笔便将秋天的萧索气氛展现无遗,在众多南宋院体花鸟画中可谓独树一帜。 [2] 


画作内容


此画以树叶已脱尽,皎月高挂为背景,在纨扇形的绢素上,只画一断裂成杈的枯枝,在一枝杈上挑出了一根长长的柳枝,上挑后又回折下垂,另外还有两根随风飘拂的枝条,与长枝遥相呼应。两只展翅飞翔的乌鸦分布在枯柳枝杈的两侧,右侧一只展翅俯视鸣叫,左侧一只向上扑飞鸣叫,一上一下,一左一右,在枝柳间来回盘飞鸣叫,一轮圆月淡淡无光。 [3] 

对幅有清高宗弘历题诗。 [3] 

裱边旧题签:“梁楷秋柳双鸦。”

款识:“梁楷。” [4] 

创作背景编辑

梁楷以画“减笔”画而闻名,他观察生活和提炼生活的能力很高,善于抓住人物、花鸟的主要特征,寥寥几笔就可以把人物花鸟的精神面貌和意境生动地勾画出来。此幅《秋柳双鸦图》,可以说是他善于运用减笔作画的代表作品之一。 [5] 

《秋柳双鸦图》是感悟于唐代诗人王摩诘的五言名句《鸟鸣涧》,而即兴创作的。 [6] 

艺术鉴赏

此图写秋柳双鸦,寥寥数笔,起势不凡。破题即作衰柳一株,以浓墨写干,一枝直上,而垂下一条,柔梢临风,摇曳生姿。画面居中作柳枝,将纨扇中分为二,如此突兀地分割空间,显得新奇大胆。而在柳枝左右两侧,各着一飞鸦,一展翅欲下,一腾起而上,皆作呼鸣状,打破了空间的寂静,斜阳晚鸦,平添了诗意,故有名之为《秋柳飞鸦图》的。 [7] 

全画构图清疏,意境幽邃,寥寥数笔便将秋季黄昏刻画得淋漓尽致,整个画面没有一根死板的直线条,均以圆弧线组成,富有动感。 [3] 

技法

画中的枯柳树干,作者用浓墨重笔画出,而枝条用浓墨细笔勾出。在画面色调上,浅灰的天空,淡黄的圆月,浓黑的柳枝,浑然一体。作者为了突出双鸦的效果,将飞鸦也是先用浓墨画出飞翼及头部,再用淡墨细笔写出长嘴,尾羽,并留白作胸羽。其取境用笔简之又简,但达到了意境浓浓的目的。 [3] 

形象

该图中双鸦画得简括,头尾以浓墨点染,双翅以浓墨勾写,中以淡墨晕染,腹部微敷白粉,更显鸦头之乌黑。双鸦呼应,姿态掩映,笔虽简而高下、腹背、俯仰、升沉,俱臻美妙。而柳枝的疏宕、交叉、穿插、飘垂,亦笔笔精到,不可增删。画家以诗人情怀,如此善于捕捉诗意,画面从一柳梢枝头更高的空间位置上来描写飞鸦之美,从而引导审美的视角和情绪,心怀为之澄然爽适。 [7] 

名家点评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曹利华:《秋柳双鸦图》苍柳疏枝,天阔月圆,双鸦觅巢。柳干枝条自画幅下端突兀斜上,将画面分成两半,每边各飞一鸟,使构图显得匀称。但由于柳条交搭的方向不同,鸟儿也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加之飞行的体势也不一样,画面又呈现出活泼的变化。此画从构图、笔墨到形象刻画,均简到不能再简的地步,但却把秋夜空寂的意境描绘得淋漓尽致。 [8] 

当代书画家陈振濂:《秋柳飞鸦图》的价值即在于它那简无可简。画柳枝是寥寥两三笔,本来,柳枝的婀娜多姿是一种美,柳枝的繁密葱郁更是一种美,柳枝的披拂揖让还是一种美……画柳不就是为了画出这些感觉来么?但梁楷却一反常态。柳是枯柳,枝只独枝,柳条也是垂下飘拂仅一二而已。 [9] 

历史传承

从该图题诗可知,该图曾入藏清内宫,经《石渠宝笈·续编》、《中国古代书画目录》第二册著录。 [2]  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者简介

梁楷(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祖上为东平(今属山东)人。嘉泰年间为画院待诏,后因厌恶画院规矩的羁绊,将金带悬壁,离职而去,嗜酒自乐,人称“梁风(疯)子”。擅画人物、佛道、鬼神,初师贾师古,有“青过于蓝”之誉。衣纹用尖笔作细长撇捺,迹断气连,方折劲利,称“折芦描”;其用笔简练而又较放纵的,则称“减笔”。兼善山水、花鸟。存世作品有《泼墨仙人图》《六祖斫竹图》《秋树双鸦图》等。 [10] 

文章标签: 画面 意境 梁楷 浓墨

猜你喜欢

枯木图
布袋和尚图
蚕织图卷
耕织图卷
泼墨仙人
出山释迦图
李白行吟图
柳溪卧笛图
泼墨仙人图
树色平远图
澄心堂帖尺牍
教审帖
烟岚秋晓图卷
波图
朝阳图
雪树寒禽图
秋葵图
牡丹春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