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箴页七律诗页》合卷,明,沈度书,纸本,楷书纵29厘米,横14.5厘米;隶书纵23.2厘米,横34.2厘米。

楷书四箴页释文:

言箴:人心之动,因言以宣,发禁躁妄,内斯静专,矧是枢机,兴戎出好,吉凶荣辱,惟其所召,伤易则诞,伤烦则支,己肆物忤,出悖来违,非法不道,钦哉训辞。动箴:哲人知几,诚之于思,志士励行,守之于为,顺理则裕,从欲惟危,造次克念,战兢自持。习与性成,圣贤同归。视箴:心兮本虚,应物无迹,操之有要,视为之则。蔽交于前,其中则迁。制之于外,以安其内。克己复礼,久而诚矣。听箴:人有秉彝,本子天性,知诱物化,遂亡其正,卓彼先觉,知止有定,闲邪存诚,非礼勿听。

各页钤“沈度之印”。

“四箴”是宋代理学大师程颐根据孔子《论语·颜渊第十二》中“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发展而成的道德戒律。朱熹《近思录》卷五《克治》载:“伊川先生曰颜渊问克己复礼之目。夫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四者身之用也,由乎中而应乎外,制于外所以养其中也。颜渊请事斯语,所以进于圣人。后之学圣人者,宜服膺而勿失也。因箴以自警。”

作品以乌丝界栏,楷法紧结遒丽,具唐人法度,又不过分甜润,是沈度“台阁体”书法的代表作。

隶书七律诗页释文: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云间沈度隶古。

款署“云间沈度隶古”。钤“沈民则”印。

此页录唐代诗人岑参七律《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一首。沈度善隶,但传世作品罕见。明杨士奇称其:“八分尤为高古,浑然汉意。”观此作,结体方整,用笔较少波磔与回转,体势、笔法更接近楷书,这也是明代隶书的主要特征。总体风貌显得厚重质朴而略乏生动。

此卷曾经清代乾隆、嘉庆、宣统御府鉴藏。1922年,末代皇帝溥仪将其“赏溥杰”,遂被携出皇宫。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所编《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四种》对此事有所记载。1965年由故宫博物院出资购回。

《石渠宝笈·初编》著录。沈度(1357—1434年),字民则,号自乐,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洪武时中举文学不就。永乐时以能书与滕用亨、陈登选入翰林,为皇帝朱棣激赏,赞为“我朝王羲之”,每日侍从御前。凡用于朝廷、藏于秘府、颁赐属国的金版玉册等,必命沈度执笔。遂由翰林典籍擢检讨,历修撰,选侍讲学士。沈度书法光洁明丽,婉转端秀,点划圆润平和,代表了明初“台阁体”的最高成就。其弟沈粲亦以善书而闻名朝野,兄弟并称“二沈”。程颐(1033—1107年),字正叔,学者称之为伊川先生,河南洛阳人。宋哲宗初为秘书省校书郎,擢崇政殿说书,加直秘阁。与兄程颢学于周敦颐,并同为北宋理学奠基者,世称“二程”。其学以“穷理”为主旨。“二程”学说后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理学”。著有《易传》、《颜子所好何学论》等,后人辑有《遗书》、《文集》、《经说》等,均收入《二程集》中。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儒家之祖。初仕于鲁,为司寇,摄行相事,其后不用,遂周游四方。归鲁,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有弟子3000人,身通六艺者72人。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人称考亭先生,徽州婺源人,寓居建州。绍兴十八年进士。光宗朝官至焕章阁待制,提举南京鸿庆宫,是一位著名的道学家。庆元中,韩侂胄禁朱熹之学,落职罢祠。庆元六年卒,年72岁。朱熹著述甚丰,有《朱熹文集》一百卷,《朱徒问答》八十卷,《别录》十卷。朱熹工书,早年学钟繇(后人误作曹操),《书史会要》说他:“善行草,尤善小字,下笔即沉着典雅。”

台阁体有两意:
在文学史上,台阁体是明初上层官僚中流行的一个诗派,永乐、成化年间尤盛。作品的内容多为歌功颂德和道德伦理,反映了上层官僚的生活。在艺术上追求雅正,但流于平庸,无甚积极内容。代表作家有杨士奇、杨荣、杨溥,号称“明初三杨”,因他们三人都曾任内阁大学士,“台阁体”之名亦从他们而来。
在法书领域,台阁体是一种楷书体。兴起于明代初年,永乐时最盛。因广泛使用于馆阁及翰林院的官僚之中,故称“台阁体”。以乌黑、光洁、方正、圆润、大小一律者为佳作。它的流行与当时的皇帝个人所好和科举考试的取士标准有内在联系,并由此形成一种社会审美趋向。最擅长此书体者为沈度。
此处指皇帝的宫阙。

岑参(约715—770年),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武威,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长安。长于七言歌行。善于描写塞上风光和战争场景,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时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有《岑嘉州诗集》。杨士奇(1365—1444年),名寓,字以行,泰和人。明建文初,入翰林充编修官。永乐即位,改编修。永乐二年(1404年)选宫僚,士奇为左中允,后为左谕德。永乐帝北征,士奇辅佐皇太子居守监国。永乐十九年(1421年),进封左春坊大学士兼学士。洪熙帝即位,擢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士奇自洪熙至宣德、正统三朝都官居内阁,一直居于决策地位,与杨荣、杨溥史称“三杨”。

隶书笔画名称。向左下方的撇称波,向右下方的捺称磔。波磔对称,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即今北京。辽代称燕京,后称南京。金代亦称燕京,后称中都。元代亦称燕京,后称大都。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征虏大将军兼右丞相徐达入元都,诏改大都路为北平府。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改称北京。清代沿用。辛亥革命后,于1928年6月改称北平。1949年9月北平改称北京。为溥仪出宫前以赏溥杰为名义盗运出的书籍22箱,计《天禄琳琅》书83部,1,241册。中国书画著录书,共有三编,由乾隆皇帝命令大臣编纂,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二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册;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书中收录的均为清朝宫廷所藏之书画作品。

文章标签: 沈度 朱熹 永乐

猜你喜欢

楷书敬斋箴页纸本
沈度楷书谦益斋铭页
沈度楷书盘谷序轴
沈度隶书七律诗页
沈度楷书敬斋箴页
书道德经册
清乾隆三希堂法帖(二十七) 册 明沈度与镛翁书帖
清乾隆三希堂法帖(二十七) 册 明沈度四箴帖
三希堂法帖(二十七) 册 明沈度与镛翁书帖
行草牡丹赋
草书 滕王阁序纸本
咏花诗 卷行书
草书手卷
行书七律诗 纸本
赠张抱一草书诗卷 绫本
书扇页纸本
桃源洞口诗卷
兰亭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