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溥墓志铭》卷,明,黄道周书,纸本,手卷,纵28.7厘米,横193.8厘米,楷书,60行。

款署:“弘光元年龙飞春三月朔日。赐进士出身,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协理、詹事府事、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前吏部左右侍郎、正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充经筵日讲官纂修实录玉牒,通家侍生漳海黄道周顿首撰识。”钤“黄道周印”、“石斋”、“亦号赤松子”、“何如黄石公”等印,引首钤“明诚堂”椭圆印。

“弘光元年龙飞春三月朔日”为南明福王朱由崧的年号,相当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黄道周时年61岁。黄道周与张溥交善,此篇墓志铭由黄道周撰并书。卷前有何绍基楷书引首:“石斋先生譔书张天如墓志铭。”卷后有周永年、梁章钜、何绍基题跋,钤高士奇、梁章钜、钱大昕、罗振玉等鉴藏印20方。

此墓志铭楷书类钟繇,风格清劲,结体绵密,用笔挺拔劲力,时杂以方折笔,而有北碑笔意。在柔媚的帖学书风流行之际,能突破时俗创出一种清新刚健的书法风貌实属不易。此为黄道周晚年的书法杰作。张溥(1602-1641年),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崇祯元年(1628年)以选贡生入都,四年(1631年)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幼嗜学,与同里张采共学齐名,号“娄东二张”。与黄道周交善,集郡中名士相与复古学,名其文社曰复社。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故名高一时。后受谤忧愤,去世时年仅40岁。《明史》卷二八八有传。黄道周(1585—1646年),字幼玄,一字螭若,别号石斋,福建漳州人。明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学贯古今,尤以文章风节高天下。性格严冷方刚,不谐流俗,明亡被俘,至死不降。工书,真、草、隶各体自成一家。著有《黄漳莆集》。中国传统绘画装裱形式之一种,自右向左横向展示,便于案头观赏。

官名。春秋战国时期由诸侯分封的贵族为大夫,享有封地,并掌管封地内的行政。官署名。管理东宫事务,以詹事为长官。始设于南北朝。北周不置。隋、唐、宋时期兴废不一。辽、金、元改称詹事院等名,变革不常。明洪武二十六年(1392年)复改詹事院。清顺治元年(1644年)设,寻裁。九年(1652年)复置,十五年(1658年)再裁。康熙十四年(1675年)再设,初仍掌辅导太子之职,康熙以后,不立太子,遂成为翰林院辅佐机构,备翰林官迁转地。嘉庆二年(1797年)以府事改隶翰林院,五年(1800年)复旧。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省入翰林院,寻复旧。二十八年(1902年)仍省入翰林院,遂废。一为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尚书》即《书经》,内容为商、西周两代统治者的讲话记录及春秋、战国时期根据远古材料加工编成的虞、夏史事。
一为官名,始于战国,西汉时尚书的地位逐渐重要,隋唐时设三省六部,尚书为三省之一,宋以后,行政全归尚书省掌管。明代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六部尚书等于国务大臣,清代沿袭明制。

经筵是文学侍从之臣为皇帝讲读经史的活动,通常在每年的二月和八月举行。日讲是经筵制度的发展与补充,始于明景泰帝,即儒臣每日为皇帝进讲经史。古代编年体文献之一。记述方式以时间先后为序,以最高统治者——皇帝为中心,既记其言行动止,还兼记一朝国政大事。实录的史料来源主要是时政记、起居注和日录。

实录最早产生于南朝萧梁时期。自唐代开始,前朝皇帝去世,后嗣之君即诏令史官为先君撰修实录。此后,历代皆视实录为必备之作。清代专设有实录馆,不仅由大臣主持纂修,还要由皇帝御审“钦定”。

宫廷文献名,皇帝家族之谱册,唐代已有,沿及明清。清代每十年续修一次,以帝系为统,长幼为序,存者朱书,死者墨书。宗室记于黄册,觉罗记于红册,并各有满汉文本。男女分记,各记有宗支、房次、封职、名字、生卒年月日时、母族姓氏、婚嫁时间、配偶姓氏,宗室、觉罗中人口变动情况,按上述项目每年造册送宗人府,以便续修时载入玉牒。

中国书画手卷的专业术语。指在本幅前面所留的空白纸方,一般用以题写书画名称或高度概括的品评,多为四字,与画心之间有隔水分开。因开卷时首先见其,故称“引首”,最早在明初出现。南明是明末北京失陷后,朱姓宗室在南方建立的诸政权,包括福王弘光政权、唐王隆武政权、鲁王政权、唐王绍武政权、桂王永历政权等,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弘光和永历政权。清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十五日,福王朱由崧在丹阳总督马士英等人拥戴下在南京称帝,建元弘光。福王政权内部存在激烈的党争和内战,只有兵部尚书史可法督师坚守扬州。后清军攻下扬州,杀害了史可法,并屠城。五月清军占南京,俘虏福王,弘光政权仅仅维持一年就灭亡了。当年六月,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建立政权。鲁王依据钱塘江天险与清军相持一年,至顺治三年(1646年)五月绍兴城破,鲁王出走而覆灭。在鲁王监国的同时,故明官吏黄道周和军阀郑芝龙等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建号隆武,但与鲁王政权为争“正统”而水火不容。清廷诱降郑芝龙,消灭了隆武政权。顺治三年十一月,隆武帝之弟在广州称帝,年号绍武,仅过40多天便在清军的进攻下灭亡了。绍武政权创立的同时,由两广官吏瞿式耜、丁魁楚在广东肇庆拥立桂王朱由榔为帝,改元永历。初与唐王绍武政权互争“正统”,清军乘其内战攻入广东,桂王奔逃于两广。由于何腾蛟、堵胤锡、瞿式耜等将领力战,并得到大顺军、大西军的支持,其政权得以维持。顺治十三年(1656年)李定国迎桂王到云南。顺治十五年(1658年)吴三桂攻入云南,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入缅甸俘获桂王,支撑16年之久的永历政权终于灭亡了。至此,南明政权结束。福王,名朱常洵,明万历皇帝第三子,郑贵妃所生。万历久不立太子,中外疑郑贵妃谋立己子,朝臣交章言其事。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常洵封福王,至四十二年(1614年)始就藩。崇祯时,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至河南,陷洛阳,俘福王常洵,后被杀。

何绍基(1799—1873年),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道州(今湖南道县)人。承家学,少有名。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进士,授编修,充武英殿国史馆协修、总纂。先后任福建、贵州、广东乡试考官,四川学政。后执教于山东泺源、湖南长沙等地书院。博学多才。书法师颜真卿,上溯周、秦、汉古篆籀及南北朝碑版,真、行书面目独特,意趣高古;篆、隶二体浑厚古拙,自成体势。著有《惜道味斋经说》、《说文段注矫正》、《东洲草堂金石跋》、《东洲诗文集》等。《清史稿》有传。梁章钜(1775-1849年),字茞林,号退庵,福建长乐人。进士出身,官至江苏巡抚。工书,书兼欧、董,其小行楷笔意劲秀。富收藏。著有《藤花吟馆诗抄》等书。高士奇(1645—1704年),字澹人,清代康熙时期儒臣。钱塘人氏,自幼好学能文,工于书法。因大学士明珠推荐,入内廷供奉。康熙十七年(1678年)始,代为书写密谕并纂辑讲章、诗文,深得康熙皇帝赏识。十九年(1680年)授为额外翰林院侍讲,升侍读,累至少詹士。二十八年(1689年)从康熙皇帝南巡,至其家西溪山庄,御赐“竹窗”榜额。后受弹劾退休回籍。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复召来京修书,值南书房,官至礼部侍郎。四十二年(1703年)卒于家,谥文恪。康熙皇帝曾对其评价道:“士奇无战功,而朕待之厚,以其使朕学问增大也。”
钱大昕(1728—1804年),江苏嘉定人,字及之,号辛楣,竹汀。乾隆十九年(1754年)进士,官至少詹事。钱氏为通儒,著述等身,有《潜研堂集》。

文章标签: 政权 皇帝 进士 翰林院 黄道 尚书 福王 康熙 弘光 时期 清军

猜你喜欢

小楷 孝经颂纸本
答诸友诗卷行草绢本
自书诗卷 行草书
黄道周行书途中见怀诗轴
松石图
明黄道周楷书诗轴
明 黄道周 行书米万钟墓表卷
倪元禄,书信(1998-92.1部分副本)黄道洲,信
倪元禄,黄道周书信,论书法
书扇页纸本
自书石湖等五首卷行书纸本
行书千字文
书扇页纸本
行草口号十首卷纸本
三潭诗卷纸本
楷书敬斋箴页纸本
临乐毅论
行草书杜甫诗册
0.10599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