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诗》,明,王宠书,纸本,立轴,纵82厘米,横28.8厘米,草书,5行,89字。

释文:

川上女,晚妆鲜。日落轻渚试轻檝,汀长花满正迎船,暮来浪起风转竿。自言此去横塘近,深江无伴夜独行,独行心绪愁无尽。丙戌九月廿三日与子龄、元宾燕坐书阁,弄笔书此,时从弘之饮归大醉,不计笔墨,殊愧潦草。王宠履吉甫。

本幅钤“王履吉印”、“韡韡斋”印,引首钤“大雅堂”印。收藏印钤“清华阁印”、“贞朗”、“语石氏”。

《川上女》为唐代诗人崔颢所作(参见《全唐诗》卷一三〇)。“丙戌”年为明嘉靖五年(1526年),王宠时年33岁。题文中“子龄”即陈子龄,王宠门人。“元宾”即金用,字元宾,江苏彭城人,王宠门人。

《草书诗》书法奔放纵逸,酣畅飘忽,尤其“独行”二字,淋漓畅快,锋芒外露,自言:“饮归大醉,不计笔墨”,可见是酒后挥毫,更见自然率意。王宠的书法受王献之影响较深,此书仍不失献之意韵,萧散俊逸,笔墨内敛,筋骨内涵,遒劲疏爽,亦如明代邢侗在《来禽馆集》中所评:“履吉书原自献之出,疏拓秀媚,亭亭天拔。”醉酣所作,别有一番逸趣。王宠(1494—1533年),字履仁,后字履吉,别号雅宜山人,吴(今江苏苏州)人。为邑诸生,累试不取,贡入太学。工诗文,精书法,风格婉丽遒逸,与祝允明、文徵明并称“吴中三家”。能山水,工篆刻。为唐寅姻亲,其子娶唐女,亦与文徵明交善。中国书画手卷的专业术语。指在本幅前面所留的空白纸方,一般用以题写书画名称或高度概括的品评,多为四字,与画心之间有隔水分开。因开卷时首先见其,故称“引首”,最早在明初出现。清康熙年间,彭定求等人奉敕编纂唐代诗歌总集,共收二千三百多位诗人作品,有帝王后妃至民间之作共四万八千余首诗,计九百卷。

王献之(344—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琅玡临沂(今属山东省)人,羲之第七子。累迁建威将军、吴兴太守,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书精诸体,尤以行草擅名。幼时从父学书,传说他在学书时,羲之暗从背后掣其笔不得,云:“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尝书壁为方丈大字,羲之甚以为能,观者数百人。桓温尝使书扇,笔误落,因画作鸟駮『0149』牛,甚妙。影响很大,宋徽宗御府所藏王献之书有89件,与其父王羲之齐名,史称“二王”。《晋书》卷八十八有传。

邢侗(1551—1612年),字子愿,号来禽生,临邑(今山东临清)人。明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授南宫知县,历御史参议,官至陕西行太仆卿。明晚期著名书法家,与董其昌、米万钟、张瑞图合称“明末四家”,人称“北邢南董”。善画兰竹。书法方面,7岁即能作大字,后学王宠楷书。24岁考进士时所写殿试策书法高超,引起评卷官的惊异。30余岁即辞职还乡,在古犁丘上筑来禽馆,接待四方慕名来访的宾客。家藏甚富,自摹刻《来禽馆帖》行世,其中以《十七帖》最为著名。著《来禽馆集》。邢侗的书法深得王羲之神髓,作品为海内外所珍视。

文章标签: 书法 王宠

猜你喜欢

临乐毅论
临王羲之黄庭经纸本
书扇页纸本
杂诗草书
游包山集卷纸本小楷
石湖八绝诗卷纸本
自书游包山诗 手卷
草书李太白诗卷纸本
草书西苑诗卷
行书七律诗(江城秋色)
牡丹赋行草书
草书卷跋纸本
滕王阁序草书纸本
咏花诗 卷行书
楷书盘谷叙张若霭图 纸本
手卷(全卷)纸本
行书诗卷
行草书金山寺诗立轴 绢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