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颂帖》,明,沈藻书,纸本,册页,纵27.6厘米,横47.6厘米,楷书,16行,159字。

款署“华亭沈藻书”。钤“黄门给事”一印。鉴藏印有“仪周鉴赏”、“潘厚审定”、“顾崧”、“伍元蕙俪荃甫评书读画之印”、“张珩私印”等共计14方。

《橘颂》是屈原的传世名篇。沈藻此作点划圆润平正,风格婉美端秀,为典型的“台阁体”。沈藻(生卒年不详),字凝清,一字仲藻,沈度子,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以父荫为中书舍人,迁礼部员外郎。以书法知名,传家法,真、行、草并佳。

册页的组合形式类似西方绘画中的组画,这种艺术形式在山水画中能够比较完整地展现一个地域不同的自然景观,在花鸟画中可以从多重角度、时节去描绘其自然姿色。在人物画中,可以完整地叙述一个历史故事发生的全过程或细化表现某种道德观念。张珩(1915—1963年),字葱玉,别署希逸,祖籍浙江吴兴,1915年2月10日生于上海。青年时期即以书画鉴定闻名。1934、1946年两度被聘为故宫博物院鉴定委员。1950年被聘为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顾问,同年调文化部文物局工作。曾任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兼文物出版社副总编辑。张珩在学术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尤其在书画鉴定方面造诣更深。他善于探索书画用笔的规律,并把实物与文献资料相结合,进行比较研究,客观地作出科学判断,成为著名的中国书画鉴定专家。台阁体有两意:
在文学史上,台阁体是明初上层官僚中流行的一个诗派,永乐、成化年间尤盛。作品的内容多为歌功颂德和道德伦理,反映了上层官僚的生活。在艺术上追求雅正,但流于平庸,无甚积极内容。代表作家有杨士奇、杨荣、杨溥,号称“明初三杨”,因他们三人都曾任内阁大学士,“台阁体”之名亦从他们而来。
在法书领域,台阁体是一种楷书体。兴起于明代初年,永乐时最盛。因广泛使用于馆阁及翰林院的官僚之中,故称“台阁体”。以乌黑、光洁、方正、圆润、大小一律者为佳作。它的流行与当时的皇帝个人所好和科举考试的取士标准有内在联系,并由此形成一种社会审美趋向。最擅长此书体者为沈度。

文章标签: 台阁体 张珩 鉴定 官僚 书画 上海 华亭 艺术

猜你喜欢

沈藻楷书黄州竹楼记轴
清乾隆三希堂法帖(二十七) 册 明沈藻橘颂帖
三希堂法帖(二十七) 册 明沈藻橘颂帖
清三希堂法帖(二十七) 册 明沈藻橘颂帖
行书五律诗(立轴)纸本
行书卷纸本(顺治七年)纸本
扇面
草书诗卷纸本
行书七律诗 纸本
石湖八绝诗卷纸本
临唐太宗帖
书扇页纸本
草书 郭璞游仙诗 纸本
行草书 前赤壁赋
行书七律诗轴(傍市柴门)
《草书手卷曹植诗四首》
行书七律诗(紫宸朝下)
跋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