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汝帖》轴,清,王铎书,绫本,行书,纵236.4厘米,横53.2厘米。释文:吾夜中便如动劳体无处痛旦来得住顿惙耳汝寻╱热甚汝习读为功吾疾劣遣不一一仆不想欻尔转赤╱狻其力甚于虎报我三日。丙戌八月书汝帖魏晋诸人体。初二日喜无俗事来扰,遂书十五帧。王铎。王铎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以南明弘光朝礼部尚书的身份在南京开城降清,做了“贰臣”。三年(1646年)正月被命以原官管弘文院学士、充明史副总裁。虽是闲职,但毕竟为新朝所用,与之前在政治漩涡中的艰难支撑相比似乎一切都归于平静,书于是年八月的此幅作品即透露出王铎这种闲适平和的精神状态。作品临写的内容是《汝帖》当中“晋孝武皇帝”等魏晋人诸帖。《汝帖》是指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汝州太守王寀刻于汝州(今河南临汝县)的丛帖。此帖杂取《淳化阁帖》、《绛帖》、《潭帖》诸帖以及王寀自藏的法书汇集而成,共十二卷。帖目有:三代金石文、秦汉三国刻石、东晋南朝帝王书、魏晋人书、十七帖、二王帖、南北朝人书、唐三朝帝后及诸臣书等。王铎平生对自己的书法活动有严格的安排,即:一日临帖,一日应求索。这件临帖作品表明他在晚年依然耽于古帖,深究古人笔意。但这种临摹并非一味地模仿因袭,作品中笔法、结构、布白、墨法既渊源有自而又匠心独运,精致入微,表现出王铎晚年对书法艺术的精心探索和所取得的非凡成就。王铎(1592—1652年),字觉斯,号嵩樵、烟潭渔叟、痴仙道人等,孟津(今洛阳孟津县)人。明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累官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工诗文,能绘画。书法师钟繇、二王、颜真卿、米芾,尤得力于《淳化阁帖》,既浸淫于古法又有所创新。其书诸体悉备,最擅行、草书,笔法纵逸流畅,风格雄健险峻,是清初书法大家。刻有《拟山园帖》、《琅华馆帖》。《清史稿》有传。南明是明末北京失陷后,朱姓宗室在南方建立的诸政权,包括福王弘光政权、唐王隆武政权、鲁王政权、唐王绍武政权、桂王永历政权等,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弘光和永历政权。清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十五日,福王朱由崧在丹阳总督马士英等人拥戴下在南京称帝,建元弘光。福王政权内部存在激烈的党争和内战,只有兵部尚书史可法督师坚守扬州。后清军攻下扬州,杀害了史可法,并屠城。五月清军占南京,俘虏福王,弘光政权仅仅维持一年就灭亡了。当年六月,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建立政权。鲁王依据钱塘江天险与清军相持一年,至顺治三年(1646年)五月绍兴城破,鲁王出走而覆灭。在鲁王监国的同时,故明官吏黄道周和军阀郑芝龙等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建号隆武,但与鲁王政权为争“正统”而水火不容。清廷诱降郑芝龙,消灭了隆武政权。顺治三年十一月,隆武帝之弟在广州称帝,年号绍武,仅过40多天便在清军的进攻下灭亡了。绍武政权创立的同时,由两广官吏瞿式耜、丁魁楚在广东肇庆拥立桂王朱由榔为帝,改元永历。初与唐王绍武政权互争“正统”,清军乘其内战攻入广东,桂王奔逃于两广。由于何腾蛟、堵胤锡、瞿式耜等将领力战,并得到大顺军、大西军的支持,其政权得以维持。顺治十三年(1656年)李定国迎桂王到云南。顺治十五年(1658年)吴三桂攻入云南,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入缅甸俘获桂王,支撑16年之久的永历政权终于灭亡了。至此,南明政权结束。一为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尚书》即《书经》,内容为商、西周两代统治者的讲话记录及春秋、战国时期根据远古材料加工编成的虞、夏史事。
一为官名,始于战国,西汉时尚书的地位逐渐重要,隋唐时设三省六部,尚书为三省之一,宋以后,行政全归尚书省掌管。明代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六部尚书等于国务大臣,清代沿袭明制。

宋太宗(赵炅)淳化三年(992年)出内府所藏历代墨迹,命翰林侍书王著编次,然后摹刻成为法帖。大臣登二府者赐一部,此即淳化阁法帖十卷,简称阁帖。因只是朝廷捶拓,赐本也少,不及百年,原拓已极难得,王著学识不足,采择不精,标题多误。淳化阁帖是第一部官刻丛帖,故称“祖帖”。

指夏、商、周三个朝代。晋王羲之所书信札。因第一帖以“十七”二字开始,故名。凡二十七帖,(一作二十九帖),134行,1160字,其中楷书4行20字。据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好右军(王羲之)书,搜集王书达三千纸,以一丈二尺为一卷,此帖即其中之一。其书疏放妍妙,气象超然,乃书中之龙,历来被奉为草书圭臬。今有刻本传世。

文章标签: 政权 王铎 尚书

猜你喜欢

三潭诗卷纸本
临唐太宗帖
临禇摹兰亭
枯兰复花图跋卷
自书石湖等五首卷行书纸本
草书册
草书忭京南楼诗卷
草书轴
行书卷纸本(顺治七年)纸本
行书千字字
致若容札(卷)纸本
扇面
行草口号十首卷纸本
草书西苑诗卷
行书声光帖页纸本
临王羲之黄庭经纸本
行草牡丹赋
行书论书卷 绫本
0.19408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