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题画诗》轴,清,朱耷书,纸本,纵77.9厘米,横166.8厘米。

释文:

鴒原此高蹈,鴻鵠曷翺翔。下者命雋匹,乐天歸草堂。北風歲已晏,秋水人何方。迢遞巢雲子,漁歌楚竹傍。八大山人題畫。

此轴录五言题画诗一首,计10行,行字不等。末款“八大山人题画”,下钤“八大山人”印。具体书写时间不详。本幅无藏印。

此轴书法纯用中锋挥就,行笔沉实,笔划圆劲而流畅。结字大小疏密错落有致,结构舒张。从书法风格看当是朱耷晚期独特书风形成后的作品,略存明代王宠书风遗意。通幅给人以洒脱飘逸之感。朱耷(1624—1705年),明宗室宁献王朱权后裔,封藩南昌,遂为江西南昌人,谱名统『0137』,小名耷。清顺治五年(1648年)落发为僧,法名传棨。一生字、号、别号甚多,有个山、驴屋驴、人屋等。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始号八大山人。坎坷的命运影响着他的人生观及艺术创作思想,其绘画作品中多寄托着对清王朝的痛恨,对明王朝的眷恋之情。山水画在宗法元黄公望平淡天真和明董其昌润泽秀逸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古拙奇特、劲拔荒率的艺术风格。花鸟画在参照明代沈周、徐渭等文人画法的同时,又融入自己强烈的主观意识,注重鱼、虫、禽等物象的人格化表现,以象征手法表达隐晦的寓意。晚年署款将自己的号“八大山人”四个字以草书体连缀写,似“哭之”、“笑之”,借此暗寓他面对富于戏剧性变幻的人生,哭笑不得,百般无奈的感慨之情。他与同为明遗民画家的石涛、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僧”。书法宗王献之、颜真卿,淳朴圆润,自成一格。朱耷中晚年,在书画作品款署中多使用“八大山人”。“八大山人”为清代著名书画家朱耷的别号。朱耷中晚年,在书画作品款署中多使用“八大山人”,直至去世。关于“八大山人”一号的含义有多种释法:陈鼎在《八大山人传》中说:“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为大,无大于我也。”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称:“或曰,山人固高僧,尝持八大人觉经,因以为号。”又有专家认为“八大山人”这一别号和朱耷的出身与弃僧还俗有关:“八”指宁王朱权第八代孙;“大”与“耷”同声,表明自己是第八代子孙耷,现在归宗了。除以“八大山人”为号,朱耷还有“释传綮”、“刃庵”、“雪个”、“个山”、“驴”、“驴屋驴”等法名和别号。王宠(1494—1533年),字履仁,后字履吉,别号雅宜山人,吴(今江苏苏州)人。为邑诸生,累试不取,贡入太学。工诗文,精书法,风格婉丽遒逸,与祝允明、文徵明并称“吴中三家”。能山水,工篆刻。为唐寅姻亲,其子娶唐女,亦与文徵明交善。

文章标签: 八大山人 朱耷 八大山 书法 别号

猜你喜欢

荷花小鸟图轴
山水轴
墨荷图
山水图册
猫石图
天光云景图册
芭蕉竹石图
行书卷纸本(顺治七年)纸本
草书 滕王阁序纸本
小楷泥金波罗密多金刚经(全)JPEG
草书临古帖卷 绫本
行草牡丹赋
行书论书卷 绫本
草书诗卷纸本
桃源洞口诗卷
草书诗卷 湖光披素练
0.12696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