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陈师曾(1876-1923),名衡恪,字师曾,号槐堂、朽者等。江西义宁人,为诗人陈散原哲嗣,历史学家陈寅恪之兄。早年留学日本,攻读博物学。1913年到北京,次年任教育部编审,之后历任北京各大学教授,是吴昌硕之后革新文人画的重要代表。在文人画遭到“美术革命”冲击之时,他高度肯定文人画之价值,并以诗文、书法、篆刻的多方面修养,于人物、山水、花鸟各类题材均有所创新,惜寿甚短,未得尽展其才。陈之逝世,梁启超谓“中国文化界的地震”。吴昌硕挽曰:“朽者不朽”。齐白石育失知已,老泪横流。 《北京风俗》册页作于作者初到北京之时,为其人物画代表作,也是世纪初少有的触及人生现实的组画。全册34图,描绘了旧京市民生活情状,红白喜事和民间娱乐活动,封建遗老穷愁无聊之态,亦有对时政的讽刺。《墙有耳》即讽刺时政者而类如漫画,以茶馆外两外密探的窃听之状映现了民国初年政治风云的变化,也表现了他对民主自由的向往,正体现了他陶写性灵,发表个性与其感恩的文人画主张。全册唯此图自题“墙有耳”,其余皆无款识,却有金城、马公愚、叶恭绰、郑午昌等友朋观览之后的诸多诗文题跋。 《北京风俗》笔法简练,有书法笔致,略施色彩,又擅于以墨作色,处处有文人画意趣,又略见西画形体、光线之痕,艺术上颇耐人寻味,影响所及,开现代风俗画之新风。作者谢世后,此册益为世人所重,挚友姚华特为填词34阕,编为(菉猗室京俗词)与原画同时印行。《北洋画报》自1926年开始连载,称此为陈师曾“尤其生前最得意之作品”。 此册一度由梁启超收藏,志鱼跋语中说:“任公(梁启超)手藏系用七百金得来,日人某又出千金索骥,竟未如愿。此系国粹,鄙愿不遗于外人实为万幸”。后此册虽未流出海外,但流落民间多年。50年代由文化部购藏,中国美术馆建馆后转交馆藏。

文章标签: 梁启超 民间 北京 墙有耳 作者 作品 文人画 风俗 书法 吴昌硕 文人 诗文

猜你喜欢

幽林芳意
玉质自能无暑意
兰石图
四条屏 幽林芳意
四条屏 怨秋凋
四条屏 扶摇绿叶
四条屏 玉质自能无暑意
玉质自能无暑意
陈师曾山水图轴2
天道酬勤
花卉四条
花卉奇石册 十二开
书法 行书五言联一
牡丹图轴
杜鹃花图卡纸
横批
富贵白头图
二乔牡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