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大恺 ,山东黄县人,擅长壁画、装饰画,1943年8月8日生于河南叶县,祖籍山东黄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1978年10月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师从祝大年、袁运甫先生,攻读装饰绘画,1980年10月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至今,主要作品有:重彩壁画——《屈原·九歌》(1980年)重彩壁画——《悠悠五千年》(1983年)高温无光釉陶板壁画——《理想·意志·追求》。

2018年1月,入选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名单。 [1] 

杜大恺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执行院长,建设部园林学会公共艺术委员会主任,青岛当代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 [3]  ,曾任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1978年,杜大恺考取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师从祝大年先生,曾得到张仃、庞薰琹、雷圭元、郑可、吴冠中、袁运甫诸先生教诲。

杜大恺画作

杜大恺画作

叛逆画家(新笔墨画家)杜大恺:对当代生活题材放纵式地捕获:摩天楼、厂房、广告牌、转播塔、渔村、路灯、铁丝网、高速路、标志牌、围墙等等,一古脑地进入了画面。这些在传统中国画看起来卑微、边缘的物象堂皇地取代了主流题材的地位。画面中对当下生活的敏感,对其场景随心所欲的择取,新笔墨书写中的从容与悠然,以及由此形成的散文般的自由。细察之下,从每一个微小的、不起眼的景物构成和笔墨探索中,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辨识出杜大恺为中国画新形态所付出巨大劳动的痕迹。用“炼金术士”来形容杜大恺的工作性质或许是贴切的,因为他的画面天然带有实验性质——以实验开始并以实验收场。这样的工作姿态,不仅让杜大恺一直与所谓“传统派”保持着理性的距离,而且亦与他所景仰的先辈如林风眠、吴冠中的艺术相去甚远。因而,杜大恺的当代水墨探索之路,看上去更像是一个人的。杜大恺早年曾从事装饰艺术创作,在陶瓷、金工、纤维、木、石、漆等各种工艺门类中均有所斩获。所师者,如庞熏琹、祝大年、吴冠中、袁运甫等多为革故鼎新的倡导者和践行者。略嫌驳杂甚至有些迷离的艺术起点,决定了杜大恺艺术认知结构和实践方式的开放性,而其中不断酿造的革新意识,则使他注定要成为对未知领域充满好奇并加以探索的人。这种景象独特的魅力在于,艺术家沉醉于其中,以感性创作的方式超越了中国画面临的一系列难题。

杜大恺是一位艺术修养全面、多才多艺,且善于思考的艺术大家,在壁画、雕塑、设计等领域成就斐然。曾参加过首都机场壁画,中央政府赠送香港行政区《永远盛开的紫荆花》雕塑,中华世纪坛《中华千秋颂》壁画等创作活动。他创作的壁画《唐宫佳丽》、《理想 意志 追求》、《江南情歌》、《丝路英杰》等,风格卓然,颇受好评。杜大恺还创作并出版了《鲁班学艺》、《崂山道士》、《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等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连环画30余种,并在壁画、公共艺术及中国画艺术理论方面颇有研究。

自1990年,杜大恺先生开始水墨画创作。杜大恺先生的水墨画个性独特,以块面结构为主的绘画语言、崭新的风格样式、极富冲击力的视觉效果影响了中国画坛。杜大恺的水墨画擅长江南水乡、山水和人物创作。

杜大恺曾把自己的艺术追求概括为“当代的”、“中国的”、“我的”三个层次。杜大恺写山、写水、写人文景象,充分映照了他的这种坚定执著的艺术理想和追求。


文章标签: 杜大恺 壁画

猜你喜欢

花卉图
名画要如诗句读
于右任 中堂
万丈 书法
天道酬勤
七言联 上
山水
山水诗画图
花卉四屏
书法
龙马精神书法
蜀道行旅图
大丽花
水仙图轴
法师罗汉长卷
秋山行旅
千字文小楷
荷塘蜻蜓翠鸟图
0.15843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