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刃锋(1918-2010),著名木刻家、画家,1918年9月生于安徽全椒,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副秘书长,北京画院专业画家。汪刃锋是中国国早期木刻运动的创作者和推动者。主要有《高尔基像》、《嘉陵纤夫》等

汪刃锋 [1]  ,原名汪亦伦,笔名刃锋,别署仞峰。男,汉族,安徽全椒人,1918年9月生。幼随外祖父鲁云逵习诗文书画,1938年参加抗日救亡宣传工作,从事木刻。1939年在重庆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任绘画教师,1942年在重庆参加组建中国木刻研究会,任中国木刻研究会重庆区理事,1943及1945年分别在成都、重庆举办个人画

展,1946年在上海任中国木刻协会常务理事兼展览部长,1948年去台湾写生,并在台北市举办“刃锋写生画展”,1949年3月由香港经武汉回中原大学任教,同年任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特派记者。1951年调北京市文联创作部从事专业创作,曾任《北京文艺》编委。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副秘书长,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创作以木刻为主,兼能国画。早期作品多表现劳动人民的疾苦,提示社会矛盾,反映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以后的作品多反映生产建设的成就和祖国山河的风貌。1987年应联邦德国图宾根大学之邀去该校讲学,并举办画展。有的作品为莫斯科东方博物馆,日本神奈川现代博物馆,巴黎两次世界大战博物馆收藏。汪刃锋是中国国早期木刻运动的创作者和推动者,是中国新兴木刻运动中卓有影响的著名木刻家。2010年12月18日 [2]  上午10点10分在京病逝,享年92岁。

汪刃锋1938年从事木刻创作, 1943年任中国木刻研究会理事。

汪刃锋从事版画创作之初正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时,他用木刻刀做武器,振奋民族精神。抗战胜利后到解放前,他的作品直面社会现实,通过对民众在炼狱中绝望挣扎的生存状态的刻画,揭示特定历史时期民族苦难的深刻内涵。

  主要有《高尔基像》、《嘉陵纤夫》、《人民的受难》等,中国画有《出峡图》、《嘉陵江上》、《茶花瓦雀》、《梅鹤长春》、《鹰击长空》、《梅鹤紫芝图》、《秋骑》、《西藏舞》、《旧貌换新颜》、《黄山揽胜》、《雁荡双笋》、《银鸡图》等。出版有《木刻教程》、《刃锋木刻集》、《汪刃锋画集》。



文章标签: 木刻 作品 汪刃锋 刃锋

猜你喜欢

成都柴市印象
缝穷
清淡
上海小贩
重庆人家
板车夫的对话
北京瑞雪
北京展览馆
被遗忘的人
唐绘手鉴(笔耕园戴泽 牧童图
书法
枯树赋立轴
花卉虫草
翠微红叶图
山水
红叶
四喜图轴 纸本
摹顾恺之女史人物卷
0.13825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