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鸠图》是北宋赵佶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画 [1]  ,现属于日本个人收藏。

整幅画桃花与枝叶钩勒精工,栖鸠动态自然而生动,用生漆点睛,卓有神采,整体色彩华丽,瘦金书稍稚嫩。


此图桃花与枝叶钩勒精工,栖鸠动态自然而生动,用生漆点睛,卓有神采,整体色彩华丽,瘦金书稍稚嫩。流传日本已久,长期以来被作为徽宗的真迹,受到良好的保护,现在是日本的国宝级文物。

本图有“大观丁亥御笔天”的题记,丁亥年是1107年,这一年徽宗26岁,是画家早期的作品。

艺术鉴赏

从这幅画来看,描法纤细,傅染鲜润,与徐熙(五代)的水墨画要素和徐崇嗣的色彩为中心的没骨法花鸟比较接近。总的看来,色彩的表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细部的轮廓线仍然非常明确。

此册页在传为宋徽宗的作品中比较特别。桃花与枝叶钩勒精工,栖鸠动态自然而生动,用生漆点睛,卓有神采,整体色彩华丽。传其为画家二十六岁时的作品。

赵佶观察事物细致入微,这幅《桃鸠图》,画中的桃花与枝叶勾勒精工,栖息在树上的鸠鸟动态自然而生动,用生漆点睛,富有神采,整体色彩华丽,洋溢着悠扬的神韵,此画被誉为折枝花鸟画的典型。

作者简介

赵佶(1082—1135),即宋徽宗。宋神宗第十一子。元丰八年(1085)封遂宁郡王。绍圣三年(1096)封端王。元符三年(1100),哲宗死,无嗣,佶以弟继位。初号建中靖闷,调和熙宁、元丰与元祐间的党争。不久即改元崇宁,任蔡京为相,变乱新法,国政日非。宣和二年(1120),遣使约金攻辽,成为导致北宋灭亡的祸囚。宜和七年(1125),金灭辽后乘势南下,进逼汴京,逐传位丁子赵桓,自称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北宋沦亡后,与其子钦宗赵桓俱被掳北迁,后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汀依兰),年五十四。崇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擅书法,创“瘦金体”。工花鸟,能诗词。《诗词杂俎》有《宋徽宗宫词》一卷(《十家宫词》三卷)、《疆村丛书》有曹元忠辑《宋徽宗词》一卷。 [1]

文章标签: 色彩 宋徽宗 桃花 日本 枝叶 整体 画家 花鸟

猜你喜欢

跋欧阳询行书张翰帖
草书千字文
池塘秋晚图
戴胜图
风雨牧归图
芙蓉锦鸡图
行书蔡行敕卷
花鸟图册
楷书秾芳诗帖
进马图
树色平远图
山水图
无题
跋苏轼黄州寒食诗
风雨牧归图
草书浣花溪图
烟岚秋晓图卷
溪山春晓图
0.10523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