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桧图》是元代张舜咨、雪界翁所作的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鹰桧图》绘一株巨桧枝干虬屈,叶茂淋漓,姿态雄伟。一只苍鹰傲然挺立于桧枝上,双爪紧扣枝干,举目远眺,随时准备搏击长空。雄鹰羽毛用细笔勾描后填色,结构准确,用笔工细,设色妍丽。桧树和山石用兼工带写的笔法,于苍古之中现清润之致。 [1] 


画作内容


该画是由张舜咨和雪界翁共同绘制而成,张舜咨绘古桧、雪界翁绘黄鹰。图中所画在一面山崖之上生长着一棵姿态奇异的古桧,一只黄鹰正栖于桧枝之上。石崖棱角突出而凹凸不平,一些虬曲的树和野草从石缝中挤身而出。古桧形如飞龙,由画面左处倾斜而出,从它的主干上再分成上下两枝,上面一支长得生机勃勃,傲然挺拔;下面一支则横于画面中部,枝干上站着一只精神抖擞的黄鹰。它羽翼丰满,目光炯炯有神,饱满的胸脯上长着白色的羽毛,棕褐色的翅膀和尾羽,显得威风凛凛。 [2] 

本幅右上题“雪界翁画黄鹰,师夔作古桧,桐城囗氏好事,遂与之。”无年款。 [3] 

创作背景

据自题知此图由张舜咨、雪界翁两人合作,但雪界翁不知何许人。 [3] 

画中鹰的形象极似宋徽宗赵佶的《御鹰图》。画家雪界翁可能受到北宋“院体”花鸟,尤其赵佶一路画风影响,故能得其仿佛。由张舜咨补绘的树石背景则明显承继北宋李、郭传统,唯用笔更见粗犷。从对角线的构图、粗劲用笔、沉着设色等因素分析,似乎又吸收了南宋“院体”的部分画法。因此,该图是兼取南北宋“院体”之法集于一身,故能显示出特殊风格。在元代,山水画中尚存北宋李、郭和南宋马、夏余绪,花鸟画领域不显,此图或将山水画之法用于花鸟画,因此也感到很特殊。 [3] 

艺术鉴赏

此图画古桧上一黄鹰独立;工整细密的黄鹰造型准确,颈部羽毛疏密相间,越往颈部羽毛越密,鹰头以黑染白,尖喙勾合,目光犀利,炯炯有神,昂首远眺,气势凶猛,背部和胸部的羽毛黑白分明,鹰爪的钩状画得准确无误,神态生动自如,笔法工整而坚实,设色妍丽而沉着,其鹰羽的刻画、勾勒有致,羽毛用细笔勾描后填色,丝描精细,既严谨又自然,很好地表现毛色的光洁华美感,表明雪界翁是一位画鹰高手。几乎占满画幅的古桧,其桧干粗糙嶙峋,古桧树叶茂密,树的枝干有横有斜,有曲有直,颜色深浅不一,浓淡相间,变化有致。其古桧显得老而弥劲,苍而不衰,表现了一种久经沧桑的感觉。 [2] 

技法

画家用写意的手法对古桧进行描绘,以淡墨画干,再以浓墨晕染其轮廓,将古桧表现得苍劲有力,用笔墨点簇针叶,清润之感油然而生。黄鹰则以工写为主,笔风细致工整,刻画得精微传神。 [2] 

张舜咨画的一些小枝,多用鹰爪树式,显得强劲而富于弹性。树下的山石,高低不一,错落有致,众多的小树掩映在古桧荫下,对整个画面起到了点缀作用。桧树和山石兼工:带写的笔法,呈现出于苍古之中,又见清润之致。 [4] 

名家点评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毛建波:雄鹰羽毛用细笔勾描后填色,结构准确,用笔工细,设色妍丽,特别是喙、爪、目的刻画,一丝不苟,工整道劲,似师法黄筌一派。古树下顽石、小树生气勃勃,造型准确。桧树和山石用兼工带写的笔法,于苍古之中现清润之致。 [5] 

历史传承

20世纪60年代,《鹰桧图》破损严重,被弃于文物商店出售。黄胄将其购得,并花费重金将其重新装裱,最后鉴定是元代张舜咨、雪界翁的合作作品,该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6] 

作者简介

张舜咨,生卒年未详,元代画家。字师夔,号栎山,又号辄醉翁,浙江杭州人。曾任宁国路儒学教授,天顺二年(1329)调江浙行省承宣使,后调休宁县主簿。元末,又任漳州路龙溪、兴化路莆田县尹。善画山水、竹石,用笔沉着,颇有气势,兼工书法,亦精诗文,精心研习诸家画技,吸取各家之长,自成一家。作画讲究布局,大幅小景,布置各有其法。所作山水画,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画古柏苍老擎天,别具风气。兼长诗、书,人称“三绝”。 [7] 

文章标签: 古桧 雪界 羽毛 黄鹰

猜你喜欢

张舜咨 雪界翁柏鹰图
元 张舜咨 柏鹰图(雪界翁)
元张舜咨画古木飞泉 轴
元张舜咨画树石 轴
崇岡獨眺圖
溪山高隐图
山居纳凉图
映水楼台图
竹石图
关山萧寺图
高士观眺图
兰亭集贤图
夏日山居图
姨母育佛图
疏松幽岫图
葛稚川移居图
扶醉图
张果见明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