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寒泉图》是明代画家文徵明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中苍松古柏,相傍而生,作者借松柏绘出一片人迹罕至的荒凉境界。的松柏占据了画中的大部分尺幅,松树参云直上,两干并伸,柏树则老干纷披,枝杈四出,像要挣脱捆绑似的,这样的松柏唯高山劲风、气候恶劣的环境中才有,隐喻着士大夫倨傲不驯的性格。此图满幅布局,塞地漫天,水墨用笔粗健,鲁莽不平,深雄险峻,气势磅礴,其精力之充沛,神气十足,反胜盛年。 [1]

画作内容

该画描绘了仲秋季节山林景色。远处即为此画的背景,高山峻岭赫然在目。岩崖险峻,凌云古松迫人眉勺。画幅左侧,有一松一柏,相傍而生,树干挺拔直上,伸展至画面上端,顶天立地。柏树树干粗大,树皮呈鱼鳞之状,枝叶纷披,丫权四出。松树树干相对较细,但树干曲直,参云直上。画幅的下端为坡石,坡石间长有数棵古柏,盘根勺曲,树干相互交错在一起。忽于绝高处山坳间飞泉一道,像一道宽阔的银色帛布飞奔直泻,水珠四溅,荡然汇流山下的一泓潭水。 [2] 

款署:嘉靖己酉冬徵明写古木寒泉。钤印“徵明”(白文)、“停云馆”(白文)。 [3]

创作背景

文徵明在绘画方面的造诣很深,尤以山水画造诣更深。他早年以沈周为师,吸取了沈周的粗笔画法,得其仿佛,后兼学郭熙、李唐,于吴镇之苍浑、赵孟頫之细秀,亦多心得。文徵明善用细笔,故有“粗纹”“细纹”之称。文徵明的山水画大都细致、清丽、秀婉,偶作粗笔,《古木寒泉图》属于“粗纹”作品。《古木寒泉图》作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为文氏80岁时所创作的作品。 [2] 

艺术鉴赏

形象

画面下部描绘的是一株苍老古拙的柏树,树干扭曲,枝权纵横交错,树叶略显稀疏,给人以凄凉之感,使观者联想到一位老儒依杖而立,贫困至极的形象。古柏后的两株古松苍劲挺拔,树干粗壮,顶端枝权虬劲曲折,分外繁茂,似学成志满的才子正高瞻远跳。这种形态迥异的松与柏的对比,较好地表现了境遇不同的两种人之间的差异。松柏背景写一片山峦,左高右低,山间一条飞瀑从天而降,表现出高远流长之意。该图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意志,氛围雅致,不怒不怨,没有半点柔弱的姿态,颇具个性色彩。 [4] 

技法

该图在表现技巧上颇具匠心,采川高远构图法,并根据窄长立幅的特点,将前后数层景物尽收于图。通过对天宇、山石、瀑泉等处的留白不皴或少皴,使整个画面结构于复杂严谨中又疏秀虚灵,把观者的视线引入层层幽境,使观者忽如身临其境之感。该图笔墨精到劲健,做到了细而不纤弱,密而不杂乱,勾、皴、点等笔笔都交待得十分清楚,真正做到了笔不妄发,墨不妄施,笔笔都恰到好处的艺术效果。 [2] 

作品评价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陈传席:此图构图严谨镇密,树和山故意距离很近,大空间在山之外,山与树之间形成许多小的空间。寒泉和流溪又形成一个系统的空间非同于一般。其用笔不粗不猛,不细不微,行笔缓慢而沉稳,但苍劲而文静,设色古淡而秀雅,没有激动的情绪和忽怒之气,也没有柔弱和细软之态。是文微明绘画中粗细适中一路画风的典型作品。 [5] 

作者简介

文徵明(1470~1559年),原名壁(或作璧),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文徵明传世画作有《山居雪霁图》《惠山茶会图》《春到寒林图》《吴山秋霁》《溪山对弈图》《绿荫清话图》等等。 [6]


猜你喜欢

白玉兰图卷
便面畫選集17张古柏松石圖
浒溪草堂
聚桂斋图卷
兰亭修契图
兰竹图
绿荫草堂
墨竹图
偶适溪楼帖楷书
春酣图
桃花源图
王羲之像
花鸟草虫写生册
仙山楼阁图
三顾草庐图
牡丹花卉图
杜甫谒玄元皇帝庙诗
渭滨垂钓图
0.12228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