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清前—中期: 公元1701-1800年
说明:全器作长椭圆形,器表满贴竹黄片,再在竹黄片表面黏贴原先雕好的枝干与树叶,器之内胎以黄杨木雕制而成,盖上的枝干自一端突出扣于器身口缘,全器几乎满贴竹黄片,但盖上的枝干则露出黄杨木本色,使得木质的浅黄与竹黄片的褐黄相映争辉。器之内壁满贴金箔。竹黄工艺的历史称不上久远,竹黄器的普及性也不如陶瓷器,但因竹子在中国人心目中的特殊地位,竹黄色泽雅致,「质似象牙而素过之,素似黄杨而坚泽又过之」,象牙与黄杨木都是细致、色雅的珍贵制器质材,因此不但士大夫喜爱这类竹黄器,一旦上达天听,便受到清帝青睐,而且成为国交礼物。
款识:
参考:《匠心与仙工:明清雕刻展【竹木果核篇】》嵇若昕台北巿:国立故宫博物院2009/11;《故宫珍玩选萃》国立故宫博物院台北巿:国立故宫博物院19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