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骢(1596年—1646年),字龙友,贵州人,明代画家。流寓金陵(今南京)。万历四十七年(1619)举人,六次会试不中,崇祯七年(1634)选为华亭县教谕,后迁青田、江宁、永嘉等知县。为御史詹兆恒参劾被夺官。杨文骢博学好古,善画山水。为“画中九友”之一。生于贵筑,独破天荒,所作台蕖等图,有宋人之骨力去其结,有元人之风雅去其佻,出入巨然、惠崇之间。

中文名杨文骢别    名龙友出生日期1596年逝世日期1646年代表作品《仿董巨山水》等荣    誉“画中九友”之一

人物简介

杨文骢[明](1596—1646)字龙友,贵州人,流寓金陵(今南京)。万历四十七年(1619)举人,六次会试不中,崇祯七年(1634)选为华亭县教谕,后迁青田、江宁、永嘉等知县。为御史詹兆恒参劾被夺官。

弘光元年(1645年),擢升为右佥都御史,郑鸿逵隔江乱放炮弹,清军佯败,以大筏置灯火于江中。杨文骢直向妻兄马士英报捷。是夜清兵乘夜,渡江而来。因不敌清军,逃至苏州,清军派降臣黄家鼒劝降,杨将黄斩首。再退至处州(浙江丽水市),大募义军。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授兵部右侍郞,兼右佥都御史提督军务,后升浙闽总督,因马士英沆瀣一气,为世所诟病。后以率众抗击清军负重伤被执,谕降不屈,乃被杀。举家三十余口同时遇难。康熙元年(1662)同孙临葬于枫香岭。

艺术成就

杨文骢博学好古,善画山水。为“画中九友”之一。生于贵筑,独破天荒,所作台蕖等图,有宋人之骨力去其结,有元人之风雅去其佻,出入巨然、惠崇之间。

崇祯十一年(一六三八)有枯木竹石图,藏南京博物院。传世作品有崇祯九年(1636)作《仿董巨山水》轴,现藏北京市文物局。

《仿倪瓒山水图》轴藏无锡市博物馆。

十一年(1638)作《古木竹石图》轴藏南京博物院;同年作《水村图》卷图录于《中国绘画史图录》下册。

十五年(1642)作《仙人村坞图》轴藏故宫博物院;《幽兰竹石图》轴藏广东省博物馆;崇祯四年(1631)作《秋林远轴图》轴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著有《洵美堂集》。

诗书画三绝

杨文骢卓才绝艺,皆因他的诗、书、画三绝,还有精于骑射。杨文骢的诗作传世的有《洵美堂诗集》,刻于崇祯十五年,而9年前夏云鼎编选刊刻《崇祯八大家诗选》时,列杨文骢为一家,另外7人是董其昌、陈继儒、王思任、曹学佺、李明睿、谭元春、季孟莲,可见当时他的诗名之盛。 [1] 

杨文骢的诗多抒写忧时爱国、师友骨肉之情,对山水丘壑的迷恋,热情满怀,慷慨激烈,正如他的好友陈子龙所言:“龙友诗有幽峭之思,沉郁之色,壮烈而不失平和,夷旷而中存庄雅。”他的文也非常出色,尤其是游记。崇祯三年刊刻的诗文画合集《山水移》中,收《台荡日记》八千馀言,堪称上乘之作,白坚先生说其“镕名山奇景、掌故传说、风土人情于一炉,奇情叠现,妙绪纷呈,诗情画意充溢于字里行间,耐人寻味,引人入胜”。 [1] 

杨文骢的画名比诗名更盛,吴梅村作《画中九友》诗,他是其中之一。

对他的画,当时的画坛名士多有崇评,记载累累。秦懋德将他与当时的大家董其昌相提并论:“余偶以诗画自娱,谬荷海内诸名公许可,每论此中三味,必推龙友与华亭董宗伯并驱中原,眼前馀子,鲜见其匹也,是岂阿私所好哉?试叩之此图,当自应声而出。” [1] 

董其昌的评价也很高:“杨龙友生于贵竹,独破天荒,所作台宕等图,有宋人之骨力去其结,有元人之风韵去其佻,余讶以为出入巨然、惠崇之间,观止矣。” [1] 

多山的故乡对杨文骢的性格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好友邢昉曾说:“杨子产夜郎,山水天下绝,牂牁以南峰插天,一一写出森嶻辥。画家惟取胎骨奇,细论流派良足嗤。” [1] 

在画法上,杨文骢主张师法造化,重视行路、写生,反对一味摹古,主张多师,打破流派门户之限。他的艺术思想,成熟于江南,但早在故乡已经植根。他自号“山子”,意即大山之子,由此可见故乡对他的深刻影响。 [1] 

词条图册


文章标签: 杨文骢 崇祯 山水 龙友 清军

猜你喜欢

杨文骢仙人村坞图轴
悬崖观瀑
山水轴
山水轴
山水轴
溪山深秀图卷
拟赵孟頫兰石图卷
明清 杨文骢 山水扇面
明人扇头书 册 明杨文骢草书七言律诗一首
山水物件花卉册13开
桃源图卷
渭滨垂钓图
牡丹花卉图
桃花源图
杂画图册8张 溪石图页
山水图卷
莲溪鱼隐图
山水册页11开
0.08051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