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因泉,1903年出生,1969年去世,原籍台山,出身于商人家庭,曾在香港华仁书院读书,1920年因其父的花生油厂失火焚毁,家道中落,叶因泉流落广州,1925年开始给上海孙雪泥主编的《世界画报》和广州电版厂老板谢俊主编的《字纸笠》投漫画稿。1930年他给香港一家刊物《骨子》封面画的漫画《鱼肉尽了》,揭露国内军阀搜刮民脂民膏、老百姓只剩骨头的惨状,从此名声鹊起。

人物经历

1928年,叶因泉与另一初露锋芒的漫画家李凡夫发起成立“广州漫画社”,两人合作连环漫画《阿老大》。后来李凡夫另谋发展,叶因泉于1933年创办《半角漫画》周刊,并独力在该刊上继续创作《阿老大》。

《半角漫画》以每份售价五分取名。每期四开纸一张,手描石印。报头有一个漫画人像,浓浓的头发、瘦削的面孔,大嘴巴、大眼睛,这就是阿老大,成了这个刊物的标志。每当《半角漫画》的街头广告刊出:“公仔多,够生猛,只售半角”,就吸引了不少读者,甚至远销日本、东南亚,阿老大也成为广州市民的熟悉偶像。

那是陈济棠主粤年代,社会两极分化,风气糜烂,《半角漫画》最大特点是反映社会低层人士的生活,比较集中描写小市民阶层,可怜的盲眼卖唱者,午夜清粪工人,夜幕下的流莺,长堤一带的花艇,穷困潦倒的店员,倒楣的学生哥;包括《阿老大》,都是反映人间冷暖,生活悲凉,令人叹息而又带着笑意。

经常在《半角漫画》上发表作品的有黄苗子、李凡夫、陈白青、麦金沫、潘醉等。该刊不设稿酬,作者们完全是为了漫画事业,志同道合,走到一起,不计报酬地创作。当时十几岁的少年廖冰兄是热心读者。《半角漫画》对他后来走上漫画创作道路起过启蒙作用。所以有人说,《半角漫画》是广东早期的漫画摇篮。事实上,以《半角漫画》为阶梯,造就了不少漫画人才,叶因泉是功不可没的。

1935年,叶因泉把阿老大这个漫画形象,无条件地转让给李凡夫,改名为《何老大》,造型不变,注入新内容,故事情节更富现实意义,甚至摇身一变成为抗日英雄,出了一个专集《何老大打日本》。后来《何老大》还拍成电影,由林坤山饰演何老大一角。《何老大》也因此成为最受欢迎的连环漫画,有“北有《王先生》(叶浅予在上海发表),南有《何老大》”之说。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战开始,广州遭到敌机轰炸,《半角漫画》被迫停刊



文章标签: 漫画 半角

猜你喜欢

归樵图直幅
太平即景漫画剪报集册
杜甫醉八仙诗意图八开册
苍梧系龙舟(风景写生册:1)
苍梧北山一角(风景写生册:2)
冰泉小景(风景写生册:3)
苍梧中山纪念堂(风景写生册:4)
苍梧忠烈祠(风景写生册:5)
冰泉山馆(风景写生册:6)
山水册荷兰阿姆斯特丹
月曼清游图册
山水册页
晴沙集影图
长林逍遥图
土尔扈特白鹰图
花鸟草虫八开
古代景观册页(山水册页)
山水图
0.0752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