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体:

色彩:

装裱形式:

册(折装)

创作时间:

文字类型:

汉文

质地:

本幅纸后副叶纸

释文:

印记资料:

鑑藏宝玺:嘉庆御览之宝
鑑藏宝玺:嘉庆鑑赏
鑑藏宝玺:宣统御览之宝
鑑藏宝玺:宣统鑑赏
鑑藏宝玺:石渠宝笈
鑑藏宝玺:宜子孙
鑑藏宝玺:三希堂精鑑玺
鑑藏宝玺:宝笈三编
鑑藏宝玺:无逸斋精鑑玺
收传印记:清吟堂
收传印记:一乡看侍老莱衣
收传印记:高士奇图书记
收传印记:真知此中之味
收传印记:静寄轩图书印
收传印记:梦楼(重三)

题跋资料:

题跋类别:题跋;作者:高士奇后副叶一江村高士奇在柘上简静斋;书体:行楷书;全文:得旧刻王右军帖八十一行。中多阙略。首一帖。平日鲜见。其语气与诸帖稍异。又花字晋人不作是草。耶字直太长。但前刻宋徽宗题籤及玺印。亦必有据。又如快雪帖有褚印。衰老帖有山谷印。笔法亦与近刻不同。纸墨古香。开卷可爱。时一取观。如论交于古人。胜对俗客。康熙戊寅(西元一六九八年)仲冬十五日。微有雪意。瓶中已插山茶花。盖北墅所放最早。早饭毕。涤研作书以纪今日之兴。江村在柘上简静斋。印记:高士奇图书记、一乡看待老莱衣、不以三公易此日

题跋类别:题跋;作者:王文治后副叶二至三丹徒王文治观于武昌节院之嵗寒吟阁;书体:行书;全文:高江村所收右军帖八十一行。今为灵巖山人所藏。首长者帖未见他本。语气亦不类右军。而题签实是宋徽宗书。徽宗精鉴。自当有据。审观此帖。深得右军笔意。而雄强之气尚乏。以第四五叶七帖。及后衰老等三帖较之自见。私谓唐人无不习右军书。其临仿之可以乱真者。当亦不少。意徽宗爱之特甚。故直判为右军书耶。是帖纸墨精妙。为南宋拓本无疑。而中有数帖。超逸入神。为临池家所难遘者。江村但以古香可爱赏之。犹未为伸于知己也。灵巖山人为海内精鉴家。馀有所见。不惮覼缕陈之。相与印证云。乾隆癸丑(西元一七九三年)暮春之初。丹徒王文治观于武昌节院之嵗寒吟阁。印记:王禹卿氏、梦楼

题跋类别:题跋;作者:高士奇本幅一高江村清吟堂珍藏宋搨法帖;书体:行书;全文:高江村清吟堂珍藏宋搨法帖。

主题:

技法:

参考资料:

收藏着录: 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第六册,页2747-2479
文章标签: 印记 高士奇 右军 书体 题跋

猜你喜欢

兰亭八柱第二 米题诗本
兰亭八柱第一 天历本
草诀百韵歌 全卷
远宦帖 纸本
黄庭经小楷
门书翰
摹王羲之 门翰卷
通天帖
宋拓 定武本兰卷
宋拓大观帖(三) 册 晋沈嘉长感怀帖
宋拓大观帖(一) 册 东晋文孝王异暑帖
清乾隆三希堂法帖(十八) 册 元赵肃书母卫宜人墓志
清乾隆三希堂法帖(二) 册 晋王珣伯远帖
宋拓大观帖(一) 册 东晋元帝安军中秋二帖
曹娥辞
清乾隆三希堂法帖(二) 册 晋王献之送梨帖
宋拓大观帖(一) 册 西晋武帝省启帖
宋拓大观帖(二) 册 晋王廙嫂何如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