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体:

行楷书

色彩:

装裱形式:

册(经折装)

创作时间:

清高宗乾隆二十四年(1759)

文字类型:

汉文

质地:

本幅纸

释文:

御制为君难跋。(楷书)。为君难跋。予昔为创业守成难易说。亦既反复辨论。难与不易之轻重悬殊。不可同日而语。以为岑文本之言非是。而定之曰开创不易守成难矣。此非在守成言守成。盖实有见其难也。兹特引申触类。敬述勤政殿后楣皇考御书为君难之义而为之跋曰。大哉王言。示大清亿万斯年家法大训欤。夫为君难之言。孔子道人之言耳。而吾直以为皇考之言者何。盖耕当问仆。织当问婢。岂不以习焉安焉。不见异物而迁之谓乎。且孔子非为君者也。其云难。亦不过思其理而度其势。究未身歴其境而心亲其劳也。皇考禀内圣之姿。行外王之道。质诸心得。验以躬行。故取孔子之言而铭之梠端。所以自警也。所以训予小子也。所以诏世世孙曾常凛此志以迓天庥。而基命宥密。永永无极也。是故言政莫备于尚书。而言难亦权舆于尚书。放勳重华。一再曰钦。引而未发。至于大禹。祇承于帝。首曰后克艰厥后。艰者难也。承于帝舜者。舜实承于帝尧也。惟帝其难之。则益深切着明言之矣。无轻民事惟难。伊尹之申诰也。先知稼穑之艰难。周公之作训也。五十八篇之中。其于天命民碞之可畏。暑雨祁寒之宜思。诲之谆谆。三致意焉。甄古今之得失。综政典之治乱。无知难而不兴之世。亦无不知难而不亡之朝。然而知难非空言知其难而已。其必勅命谨几。明德脩身。以立其本。惩忿窒慾。亲贤远侫。以正其施。凛凛焉。惴惴焉。以谨对越而培永图。予故曰大哉王言。示大清亿万斯年家法大训也。或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孔子之言也。今独举其一。岂股肱交儆之义哉。予曰。向不云乎。难与不易。轻重悬殊。不可同日而语。则为臣之不易。吾将俟为臣者自言其不易可耳。未若为君之难也。且也当其不易者恒多。语有之。众擎易举。则不易者亦将成易。而当其难者一人而已。呜呼。岂不甚难。 乾隆己卯(西元一七五九年)长至月初吉。敬胜斋御笔。(行楷书)。

印记资料:

作者印记:干
作者印记:隆

题跋资料:

题跋类别:题跋;作者:于敏中;题跋位置:本幅;款识:无;书体:楷书;全文:臣等敬诵御制为君难跋一篇。反复由绎。仰见我皇上丕承家法。绍衣德言。阐兴邦之几于一言。其即无逸知艰之旨乎。夫知之非艰。行之惟艰。我皇上自御极以来。凡用人行政。安内攘外。诸大事。宵旰焦劳。不遑暇食。盖不仅克知灼见其难。而实能体诸躬行者。惟能行之。斯能言之。而深切着明之馀。引伸触类。并曲鬯夫创业守成之说。洋洋圣谟。诚先后一揆哉。几馀洒翰。特书成册。奎文炳耀。日月为昭。窃愿勒诸贞石。永垂奕禩云。臣蒋溥。臣梁诗正。臣于敏中。臣介福恭跋。印记:臣敏中、敬书

主题:

技法:

参考资料:

文章标签: 孔子 楷书 家法 印记 皇考 亿万斯年 王言

猜你喜欢

清人兰亭八柱帖(兑) 册
清高宗大圣文殊师利菩萨讚佛法身礼 册
敬胜斋法帖 册
敬胜斋法帖 册 御书张载东铭
敬胜斋法帖 册 御书张载西铭
敬胜斋法帖 册 御临苏轼天庆观乳泉赋
快雪堂法帖(五) 册 清乾隆快雪堂记
快雪堂法帖(五) 册 清乾隆快雪堂补刻木版跋
拓本敬胜斋法帖(一) 册
阮元隶书七言联
郑燮行书诗轴3
铁保行书七言联
刘墉行书临米帖轴
咏落花七律十五章
隶书檐道人梅花歌 绢本
何绍基隶书七言联
王芑孙行书诗轴
翁方纲行书八言联
0.21424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