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绶(1783-1842)字佩之、芸甫,号竹坪、信天翁、环碧主人。祖籍临川县温圳杨溪村(今属江西省进贤县温圳),寄籍广西桂林。清代著名画家兼诗人。曾居官工部都水司郎中,人亦称“李水部”。后辞官回桂林,专心画事。 以诗画著称于时,尤擅画梅竹。所画梅竹,兴到落笔,脱弃凡近。其写意杂卉,大约以沈周、陈淳为宗,旁及徐渭、石涛、华嵓诸大家。兰石则专师钱载,纵逸秀挺,为世所赏。时人有诗评价说:“风兰雨竹写大意,绿水青山归寓公。都识临川李水部,墨痕犹借绮楼中。”嘉庆十二年(1807)在桂林虞山韶音洞、叠彩山风洞、伏波山还珠洞、普陀山七星岩口各刻兰竹两幅,为桂林石刻中的珍品。其中,刻于叠彩山风洞口的两幅为风竹和露根兰;刻在七星岩洞口的两幅为摇曳于风雨中的兰竹。可惜的是,七星岩的兰竹石刻毁于“文革”,其复制碑现藏于桂海碑林博物馆。叠彩山碧霞洞还题有“墨云深处”四字行书。道光十一年(1831)尝作苍松柱石图。与朱鹤年、汤贻芬等齐名,有“乾嘉十六画人”之称。能诗,广交墨友。《李芸甫杂卉十六叶》为桂林市地方史志总编室所珍藏。  他长期定居于桂林榕湖西岸,并在叠彩山的白鹤洞下修建画室,取名“环碧园”。当时在桂林的文人墨客常聚会园中,谈古论今,研讨画技。  不仅李秉绶在桂林历史上很有名气,他的父、兄、侄、儿等人也是名人。他的父亲李宜民以盐业起家,捐钱修建桂林华盖庵,刻金刚经和十六尊者像,颇得时人称颂。他的兄长秉礼工诗,嗜书画,且好结纳,一时画人书家,皆是他家中的常客。另外两个哥哥秉钺和秉铨,一个工篆隶善山水,一个善篆隶写墨兰。宗瀚的书法是李家的一绝;宗涵工花竹、翎毛;儿子宗桂八岁即解书画,竹石亦佳。因而,李氏家族在当时有“一门风雅”之称。其中尤以李秉礼、李宗瀚、李秉绶成就突出,最具影响,并称“诗书画三绝”。

文章标签: 桂林 李秉绶

猜你喜欢

兰花图斗方
荔枝图斗方
花卉
山水
扇面
扇面
扇面
扇面
花卉
疏树归禽图
书法扇面
指画系列 纳尔逊·艾金斯
乾隆皇帝洗象图
山水图卷
石梁雨来亭图卷
青山卞居轴
山水圖纸本
上塞锦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