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义 1943年生于江苏苏州。画家。兼擅版画、水墨画。毕业于苏州工艺美专,1981年就读中央美术学院。1987年赴美,毕业于美国纽约青年艺术学生同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副院长,海华归画院副院长。1978年因创作《水乡的节日》一画在写生中发现周庄,被称誉为“发现周庄第一人”

杨明义 [1]  ,1943年生于江苏苏州。1962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1981年就读中央美术学院。1987年赴美留学,毕业于纽约青年艺术学生同盟。1999年回国,现居北京。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副院长,海华归画院副院长。1978年因创作《水乡的节日》一画在写生中发现周庄,被称誉为“发现周庄第一人”。

杨明义擅山水,多以江南水乡风光入画,所作笔墨淋漓,格调清新典雅,富有浓郁的抒情意味和乡土气息。他首创新一代风格的水墨水乡中国画,创造性地表现江南水乡的浓郁韵味,形成了鲜明、独特的个人画风,深得国内外艺术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影响巨大。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杨明义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和国际重要展览,并在亚、美、欧各地举办个人画展近40次,出版各类画册、文集40余种。1982年作品入选中国首次赴法国春季沙龙画展。1988年起,他的作品进入世界知名的纽约佳士德、苏富比国际拍卖行,成为国内少数几位最早进入国际知名拍卖行的画家。

记忆感怀

2013年不少画江南的作品,还没看到像杨明义先生这样,浸泡在一个主题里这么多年。他会成为美术史单一主题的画家。杨明义先生的绘画语言已经非常娴熟了。他画每座桥,水墨和方法是有变化的。不能简单地说,他在画国画,他运用透视,运用西洋画处理景别的方式,融进水墨尺幅。你看中国古典画面里即便出现桥,不是这个形态。

生活中的伤感和时间里的伤感,最好的去处就是你把它变成艺术,艺术给你的伤感不是伤感主义的,它是抒情的,内在的,它像是100首诗。诗容易伤怀,但它已经变成诗,变成一个纸面空间,可以不断回味。你一旦读会这首诗,它就属于你,不走开了。绘画、音乐、文学,不应该流于伤感主义,一旦这幅画引发你的伤感,它一定已经变成艺术,那是另一个层次的伤感:它变成美,变成诗,变成可以回味的,可以内在于生命,不会消失。这就是人为什么需要艺术。

艺术和画家其实是这个关系。艺术要比自然、比记忆还要迷人。我相信有一天大家会忽然发现,到江南去,到一个小镇去,已经找不到江南了:这就是百桥图的说服力!它可能比地理上的江南更有说服力。北方也可能是个反差,有情致的北方人,会对江南保留敬意和感怀。这是一个躁动的年代,像杨明义先生和一些古建保护者,在剧变中,在拆迁的尘埃中,会试图留下什么,转化为绘画,让艺术留住记忆。(陈丹青)

宏大隽永

杨明义先生作品的风格、气息、格调是比较独特的。是那种典型的江南诗意绘画的特质,在绘画语言、表现形式、水墨技巧方面是比较成熟的。

光看作品,感觉作者一定是斯文儒雅的南方人,见他本人方觉有点印第安人的特色,粗犷、质朴,有一种彪悍的北方人的特点,皮肤黝黑,和他的作品形成的某种反差很有趣。可见这位壮汉心目中的艺术感觉细腻而富有诗意。艺术家的作品应该说基本是自然流露,很难造作。十多年来,他的作品一以贯之,淡淡的,朦胧着而且在不断完善着,升华着,不断提升着形式语言、风格表现的手法,经得住观赏和回味。

艺术家有很多种,既有叱咤风云表现宏大叙事题材的画家,也有以传统笔墨坚守,注重艺术本体技艺型的好手,还有一批是抱着深层文化的意识,负有某种使命、又夹杂着痴迷爱好的执着型艺术家。能够把所有这些重叠在一起的是最幸福的画家,杨明义可算是其中之一,他的作品在宏大叙事当中显现着细腻、精妙和纯美隽永。(冯远)



文章标签: 作品 艺术 画家 杨明义 绘画 江南 水墨

猜你喜欢

外国小景
扬城朝晖 第一版
水墨
水墨 扇面
家乡的风帆
杨明义 作品 (1)
杨明义 作品 (10)
杨明义 作品 (100)
杨明义 作品 (11)
紫云阁
革命题材书法
山水
书法
书法 西泠鸿雪
书法
花卉四屏
杜鹃花图卡纸
书法 对联
0.14119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