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世光(1916年10月—1999年7月)号公炜,祖籍山东乐陵,世居北京西海淀六郎庄。师承张大千、赵梦朱、吴镜汀、于非闇、齐白石诸先生。早年拜张大千门下,为大风堂弟子之一 。

早年求学于京华美术学院,专攻国画花鸟,解放前在北平国立艺专任教,曾任中央美院教授。他长期从事花鸟、山水画创作,继承了宋元派双勾重彩工笔花鸟画的优良传统技法,并赋之予新的时代精神,为我国现代工笔花鸟画名家。田世光先生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副会长,中国画研究院第一届院务委员

1916年10月27日,田世光出生于六郎庄一个中农家庭中。田家的祖居是一座古老的庭院,房顶上铺着瓦当滴子,两进的院落,门口原有影壁和上马石,这原是清末一个官员的房子,后辗转卖到田家手里。田世光的先祖于清初逃荒来京,至先生孙辈已六世居住此庄,故先生自题画室曰:“六世老居”。

六郎庄位于昆明湖东岸,明人沈榜《宛署杂记》中记载宛平县西北有北海店,“其旁曰牛栏庄”,即指此地。最初只有8户人家种稻养牛,以后清代修畅春园、颐和园,六郎庄得到发展,庄中不少人在园里当差,慈禧太后每年春天去颐和园,也是必经过六郎庄。清兵入关后,人民为了表达对清朝统治者的反抗情绪把牛栏庄敷演成“六郎庄”,这个名称最早出现是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内务府总管赫奕的奏折上。先生幼年居住过的小狮子胡同东口有一石桩,桩顶镌有狮像,传说这是杨六郎的拴马桩。

六郎庄又名柳浪庄,人们于房前屋后遍植杨柳,明时庄北有“柳浪闻莺”的佳景,与清华园里的“桃堤春晓”相映成趣。这里稻畦千顷,荷塘棋布,每年阳春三月,稻地里自动涌泉,乾隆皇帝曾有诗描绘:“垂柳依依村舍寒,新苗漠漠水田稠。”至于莲藕、荷花、菱角、慈姑、荸荠、杏树、桃树等植物花树更是应有尽有,黄鹏、伯劳、灰喜鹊、秧鸡、鹭鸶、野兔、天鹅、鸳鸯等鸟类也经常栖息在村头田地里。

这美丽的田园风光与淳朴的民风给了田世光以潜移默化的影响,陶冶了他的性情,在他从艺以后,这些带有泥土清香的应时景物,就经常出现在他的笔下。他的画中落款大多是“写于昆明湖畔柳浪庄上”,亦或是“世光写我庄小景”。三四十年代,田世光的工笔花鸟在北平画界就已具声誉,由于他长年潜居田园,淡泊名利,以“柳浪庄人”自居,并以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追求着艺术的纯真,这便形成了他的艺术的独特风格。

1933年考入北京京华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受教于齐白石等著名画家,曾3次获一等奖。1937年毕业后考入“北平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馆,任研究员、讲师。在该馆研究8年,主攻宋元画派工笔重彩花鸟画及元宋山水画,奠定了工笔重彩花鸟画的坚实基础。青年时代即在北平画坛享有盛名。

自1938年起,田世光先后在北京京华美术学院、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及解放后的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是北京画院院/外画师,第一届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1993年被国务院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生前还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艺术研究室顾问、北京工笔重彩学会副会长、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顾问、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名誉教授等职。



文章标签: 田世光 先生 工笔 六郎庄 柳浪庄

猜你喜欢

小鸟
梅花香自苦寒来
荷塘双燕
英姿万古
墨竹双蝶
书法 五言诗
红白茶花轴
山水诗画图
龙马精神书法
红叶
书法
唐绘手鉴(笔耕园戴泽 牧童图
四喜图图轴
于右任 书法
牡丹魂 绢本
书法四条屏
书法 西泠鸿雪
新秋晴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