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慎(1687年6月14日—1772年),福建宁化人,初名盛,字恭寿,恭懋,躬懋、菊壮,号瘿瓢子,别号东海布衣。家贫,遂学画,擅长人物、山水、花鸟。他的人物画题材十分广泛和丰富,它不仅画神仙佛道和历史名人,也擅长从民间生活中取材,塑造了纤夫 、乞丐、流氓、渔民等下层人民的形象,这在古代的画家当中是十分难得的。康熙间至扬州卖画,人争客之。是中国清代杰出书画家,为“扬州八怪”之一。与郑燮友善。擅草书,后以狂草笔法作画。亦能诗。有《蛟湖诗钞》。 [1] 

黄慎14岁时,父亲客死湖南,两妹相继夭折,家境十分穷困,为生计,母亲命其学画,为人写真。16岁时,离家从师,他勤奋苦学,悉心钻研,画艺日进。

人物生平

黄慎 [2]  生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五月五日(6月14日),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84岁时尚在,卒年不详,幼丧父,以卖画为生,奉养母亲。初随上官周学画,后离家出游,曾多次在扬州卖画。方十八九岁,寄身萧寺,昼为画,夜无所得烛,从佛光明灯下读书。其艺既擅,出游豫章,历吴、越,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至扬州鬻画,人争客之。

雍正五年(1727年)以母垂老,不欲远离,乃奉居扬州,又三年乃返闽,郑燮赠以诗。

乾隆十六年(1751年)黄慎的母亲去世,他又重游扬州,居住六年,才返故里,苦度晚年。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年八十二,尚作花卉册。慎工草书,法怀素。画人物,多取神仙故事为题材,初学上官周,后用狂草笔法作画。笔姿放纵,气象雄伟,深入古法,亦偶有笔过伤韵者。间作山水、花鸟,得荒率之致。所画多历史人物、佛道、樵夫渔父,早年工细,后参以怀素草书笔法,所作人物用笔粗犷,顿挫转折,纵横排奡,气象雄伟。花鸟笔法洗练,形象概括,画风泼辣;山水境界开阔,注重诗意的表达。

个人作品

《商山四皓图》《芦鸭图》《蛟湖诗草》等。

艺术特色

黄慎擅长人物、山水、花鸟,并以人物画最为突出,题材多为神仙佛道和历史人物,也有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形象,多从民间生活取材,不少作品塑造了纤夫、乞丐,流民、渔民等下层人物形象,如《群乞图》取材现实生活,描写灾荒年中,乞丐们流落街头,受人欺凌的悲惨画面,表现出他对人民疾苦的同情。画神仙佛道如《醉民图》,多操大幅,用笔设色,泼辣大胆,于迷离扑朔中见形象神韵。描绘文人生活的有《东坡玩砚图》,用笔迅疾,衣纹顿挫,线条硬折 结,墨公浓淡相间,人物轩昂、富有气势,为其成熟后的代表画风。

他的花鸟画宗法徐渭,亦纵逸泼辣挥洒自如,如《瓶梅图》《菊蟹图》等。他的山水虽“不以山水名”,但山水画有一定的造诣,大幅和小景都各尽其妙,潇洒有致,山水代表作如《渔归图》,两株柳树,“姿态婀娜劲挺,耸立奇峭山岩,淡墨轻赭横扫出沙滩,中景两只渔船,一笔勾出船舷,船中人物,神态右辨,画面左角草书题画诗三行,诗、书、画、印紧相配合,自然贴切。

黄慎擅草书,书法学“二王”,更得怀素笔意,从章草脱化而出,其栖劲运笔亦用于绘画之中,故画面多干枯、飞白和迅疾之迹,黄慎的草书,点画纷披,散而序,评者说它象疏景横斜,苍藤盘结,具有“字中有画”之趣,他的书法出于章草,颇难认识,故而仿效者不多,但他不趋时尚,敢于标新立异。 他的草书不昧古法,又难辨古人踪迹,不强调章法的疏密聚散,而以方折顿挫的笔法,忽断忽连,顾盼呼应,凸显铿锵有声的点画节奏感,呈现一幅落英缤纷珠丸跳荡逸趣迭生的画面感。其代表作《草亭飞万竹诗草书轴》章法奇异如松柏之剪影,点画浓淡如花叶之缠枝,真非书非画,亦书亦画,堪称奇观。


文章标签: 人物 草书 黄慎 山水 笔法 形象

猜你喜欢

雄鸡图轴
柳塘双鹭图纸本
捧梅图纸本
黄慎漱石捧砚图轴
黄慎麻姑仙像图轴
黄慎商山四皓图轴
黄慎伯乐相马图轴
黄慎荷鹭图轴
黄慎芦花双雁图轴
古代景观册页(山水册页)
梅花牡丹图卷
山水圖纸本
富贵清高图
宝相观音图
山水
芝昜东湖图卷
指画系列 纳尔逊·艾金斯
月嫦娥扇面
0.13064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