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之佛(1896.9.23--1962.1.15), 浙江余姚人。现代美术教育家、工艺美术家、画家。1916年毕业于杭州甲种工业学校机织科,留校教图案课。1918年赴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工艺图案科学习,是第一个到日本学工艺的美术的留学生,曾创办尚美图案馆。先后在上海艺术大学、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和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授、南京大学艺术系教授兼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江苏分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等。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材》,出版《陈之佛画集》《艺术人体解剖学》等。

评价

陈之佛作画非常严谨,一生仅完成了500余幅工笔花鸟创作,以淡薄名利的心志终其一生,生前他常常和家人说,杰出艺术家的画作乃是国家的文化财产,捐献给政府方能久长妥存。直到两岸开放探亲,90高龄的陈之佛夫人亲自主持,与子女们共同筹划陈之佛未了的遗愿将90幅遗作正式捐赠给国家。

影响

当局为鼓励捐赠,曾颁发奖金人民币40万元,陈之佛一生淡薄名利,后人也都遵循庭训教诲,早在"陈之佛艺术陈列馆"落成之前,其长子陈家墀等家属举行会议时已决定,将这笔奖金全数捐出,分别赠与南京艺术院奖学金及南京博物院"陈之佛艺术研究基金"各20万元。后来南博已将这笔基金,用于《陈之佛全集》的编纂工作。

荣誉

1999年,南京博物院扩建的新展览大楼落成,并将一楼右翼的一间大展览室正式辟为"陈之佛艺术陈列馆"。家属决定将其遗作交由江苏省接受,因为陈之佛一生的事业均在江苏省,正式将存放在南京博物院数十年之久的90幅遗作捐赠给国家,由江苏省文化厅,永存南京博物院典藏。南京博物院已将这批艺术佳作编印成非常精美的《陈之佛画集》。

和平之春图:此作品篇幅宏大,石青石绿色的假山石颜色浓烈,与大红的重瓣碧桃花在色彩上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呼应,在视觉上给人以很强的冲击与震撼,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视线。在以鲜艳的色彩吸引住观者的同时,画面上许多细微之处又是妙不可言,显露出作者的独特匠心:红彤彤的碧桃之间点缀着许多晶莹如雪的单瓣桃花,使红的更红,白的更润;朵朵盛开的月季中还夹杂着许多不知名的花草,一派浓浓春意跃然纸上,使观者在欣赏这幅作品的同时感受到一种难言的愉悦与欢畅。工笔画的构图往往因为流于呆板而出现公式化、概念化的毛病。陈之佛的这幅作品在构图上却从不墨守成规,敢于创新。画中景物虽然繁杂,但主次分明、动静相应、虚实相生,从而形成一种繁而不乱、平中显奇的独特韵味。

作为近代著名的工笔画画家,陈之佛还是一位颇有建树的工艺图案家,所以,他对于作品的色彩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与实践。在他的作品中有的颜色相当浓艳,却把握得当,像这幅作品中对山石与桃花的处理,能够做到艳而不俗,重而不滞,给人的感觉依旧是明净柔和、格调高古,有着富丽堂皇之美,没有丝毫的“火气”与“匠气”。有些地方的颜色又很淡,但是淡而不薄,比如那几只浅颜色的鸽子,依旧是滋味隽永,空灵蕴籍。

陈之佛的工笔花鸟画与传统绘画存在着很大差别,如果要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应该属于“新工笔画”的范畴。他精心研究临摹过黄荃、徐熙、崔白等人的大量作品,熟悉各派的技法特点,对于传统绘画有着扎实的功力,又不一味地继承传统,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寻求创新与发展。加之他早年曾留学日本,谙熟西方绘画中解剖、透视、色彩等知识,就使他的作品呈现着兼融中西的独特风貌。


文章标签: 陈之佛 作品

猜你喜欢

鸣喜图
樱花小鸟
陈之佛 作品 (1)
陈之佛 作品 (10)
陈之佛 作品 (11)
陈之佛 作品 (12)
陈之佛 作品 (13)
陈之佛 作品 (14)
陈之佛 作品 (15)
新秋晴窗图
红枫小鸟图轴
松轩春霭图
富贵白头图
红梅鹧鸪图
万丈 书法
水仙图轴
大丽花
西泠鸿雪
0.12245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