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翚《太行山色》手卷,全图所绘太行山脉景色,气势雄伟,境界阔大,其峻岭逶迤,连绵不绝。其如翁方纲于题跋中所赞山之高耸为“奇哉峻削插巨峦,接以云树弥高寒”,谷之深密若“万壑苍然郁松吹”,岭之绵长如“千里太行青不断”。 全图以烟波浩渺、春暖花开之江岸为始,继之以峰峦叠嶂,丘壑纵横,其间有崎岖小路、栈道联结,绝似冯敏昌在题跋中之亲身体验“雨过奇峰悬鸟道,云开峻坂绕羊肠”。山中雾蔼弥漫、烟岚浮动,楼阁、寺院、行旅掩映于内,远峰、云海起伏于外,浑穆苍茫、如梦似幻;卷末以水村幽居,渔父闲钓为结。展阅全卷,既可以流连于王石谷纯熟的笔墨技巧,其勾皴点染,“不觉亹亹布置如许”成竹在胸之自信,又似慢慢体会人生之起伏波澜,艰难困厄后又“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否极泰来,循环往复,最终又回到“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的禅境。 有清一代,以“四王”为首的宫廷画派一向以“临、仿、摹、抚”历代名家为个人的创作取向,虽言临学某家,实为移花接木,遗形取神,以再造自家风格。以此卷来看,王翚写北方山水,虽云“仿关仝笔”,实际上主要以北宗关仝、范宽、李成笔法,间杂偶用南宗董、巨一路画法绘成,翁方纲言“王翚中年负奇气,不拟其形拟其意”,说的也应该是这种创作的态度。其一方面体现出王翚尊重古人、学习古人的谦卑用意,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他融会诸家,即“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之自成面目,超人一等的艺术天分。根据陈履生先生编着的《王石谷绘画年表》的不完全统计,王翚模仿过的从南朝梁代张僧繇至明朝马文璧不少于40多位画家,具体如见下表(王石谷临摹历代画家作品),从中不仅可以窥见他临摹的古代画家之全,其钟情于南宗董、巨之盛,且于北宗山水的临摹创作中,其对关仝和范宽、李成三家的热情也是显而易见的。 王翚此卷自题“仿关仝笔”,按翁方纲之题跋所言:“张庚曾见关仝卷”,既然公元1685年出生,且晚于1632年出生的王翚53年的张庚曾经展阅过关仝画卷,那么王翚临摹关仝那个画卷也应该是顺理成章的。虽然我们再也无法见到王翚、张庚以及众多藏家所见到的这个关仝手卷,但根据存世的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关仝《关山行旅图》和《秋山晚翠图》两件作品,我们还是能窥见关仝山水的特色,以此来判断王翚此卷《太行山色》是否和关仝画风有契合之处。关仝学自荆浩,《宣和画谱》评其画曰:“其画上突巍峰,下瞰穷谷,卓尔峭拔者,能一笔而成。其竦擢之状,突如涌出,而又峰岩苍翠,林麓土石,加以地理平远,磴道邈绝,桥杓村堡,杳漠能备,故当时推尚之。”参看《关山行旅图》及本卷王翚《太行山色》,“上突巍峰,下瞰穷谷”说的是山峦高耸,幽壑密布,“其竦擢之状,突如涌出,而又峰岩苍翠,林麓土石,加以地理平远,磴道邈绝,桥杓村堡,杳漠能备”来描述所画山峰的陡峭和林立,山峰之间以栈道、溪桥连接,且行旅穿行,更平添几分深邃和凄清,这些特点显然是极其相似的。宋•李廌《德隅斋画品》记载的关仝《仙游图》:“大石丛立,屹然万仞,色若精铁,上无尘埃,下无粪壤,四面斩绝,不通人迹,而深岩委涧,有楼观洞府鸾鹤花竹之胜”,对照《秋山晚翠图》与本卷,“大石丛立,屹然万仞”,“四面斩绝,不通人迹,而深岩委涧,有楼观洞府鸾鹤花竹之胜”都应该在述说画面的雄伟壮观,可骇可怖之情景。 本卷《太行山色》布局设置勾勒之法学关仝,皴法绝大部分采用的是范宽的“钉头雨点法”,所谓“齿齿凿凿而元气浑然无钩染之迹”。顾鹤庆也极为赞同翁方纲之跋概括此卷特色“正于严耸得清虚,那识宽闲出繁密”,可谓一言以蔽之语。 


王翚《太行山色》手卷浅析

王翚 太行山色图巻 25.3 × 209.4 c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王翚以“太行山色”为题所作山水,目前所知较早的有他在1669年所绘,现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太行山色图卷》,此卷全用范宽雨点儿皴法。1688年所作,原藏于山东省济南市文物商店的《太行山色》图轴,其布局和皴法以范宽为主,而其山石的勾勒之法仍然不脱离关仝窠臼;另外一卷也同样绘于1688年,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的《仿范宽溪山行旅图》卷,其布局设置虽与本卷之开端和结束处略有不同,但其全篇构图与笔墨绝然相似,堪与本卷为姊妹篇。以此看来,王翚对北宗关仝、范宽的喜爱是比较强烈的,对以“太行山色”为母题的绘画也是钟爱异常的,至少以目前存世有三卷一轴来看,这种情况是存在的。从时间上来看,1687年,王石谷所作本卷《太行山色》和1688年所作《太行山色》图轴以及《仿范宽溪山行旅图》卷是其对北宗山水极为热衷追摹创新的时期,依顾鹤庆跋曰“盖先生以盛年锐志遇此不世之珍,自应抖擞精神与之血战,不使一笔放过”。不仅如此,王石谷在中年,尤其是1680年代,是以精湛的笔法绘制全景构图之巨幅长卷比较集中的时期,如康熙十二年(1673)年《仿巨然夏山清晓图》、康熙十五(1676)年《仿巨然夏山烟雨图》,以及上文提及的两卷等等,如果说前两卷的绘制是出于自发,那么绘制后二卷或许是对1691年《康熙南巡图》的绘制做一种不自觉的准备。1684年康熙帝首次南巡成功,便着手计划于1689年第二次再举,其降诏制作新的圣驾纪实图,而这个时期王石谷渗和董巨、关仝、范宽、李成之北宋绘画语言绘制长卷,这或许不能不说是一种巧合。 此卷递藏脉络清晰,流传有序。顾鹤庆言王翚“兹卷为安麓邨仿关仝太行山色,殊不类寻常仿古之笔”,此卷虽无明确题识关于受画之人是否为安岐,但1715年王翚所作,今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云山竞秀》的确是为安麓邨所绘,其王石谷题识有“麓村先生主盟风雅,深志翰墨,鉴别品题,尤为海内所推重”,且晚年的王翚和安岐多有交往,不必一一述说。然而此卷有安麓村鉴藏印“仪周鉴赏、心赏、安仪周家珍藏、麓村鉴定、古香书屋”五方,有其子安元忠藏印一方,应最早藏于安家,不容置疑。安氏之后,归桂馥(未谷),桂氏携是卷过苏斋见示于翁方纲,未谷自题引首“太行山色”,翁氏题跋及律诗见于后跋及其《复初斋诗集》。其后,若按藏者出生时间,应归于胡锺,后有冯敏昌题跋,又辗转归之顾鹤庆,顾氏真是爱极了此卷,于后纸一跋再跋,溢美之词,屡屡见之于毫端,欣喜之情,直至不可复加;其言此卷“宏深博大,万法具备,堪为百代津梁也”,或为其对王石谷此图的衷心拜服之言。 (范长江)


猜你喜欢

清王翚仿巨然燕文贵山水图卷
清王翚等康熙南巡图(卷三:济南至泰山)卷
清王翚溪山雨霁图轴
收集水栗子
李公林风格的山水画
清王翚仿李成雪霁图轴纸本
雪景
景观:中秋的前夕
清王翚王时敏仿古山水图册纸本
山水图
山水
人物山水立轴
猛虎图轴
李香君像轴
阿弥陀佛
梅竹春音图
鸡鸣图
双骏图
0.32906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