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八仙纹执壶,明,通高27厘米,口径7.8-6厘米,足径8.2-6.5厘米。清宫旧藏。

壶青玉质。体扁圆形,细颈,阔腹,圈足。盖钮镂雕寿星骑鹿,盖缘刻一周山字纹。器两面凸雕八仙、花草及山石等图案,口沿和足亦刻山字纹一周,夔形柄上有一镂雕兽。颈部有两首剔地阳纹草书五言诗,其一为:“玉斝千巡献,蟠桃五色匀。年来登鹤算,海屋彩云生。”末署“长春”。其二:“芳宴瑶池熙,祥光紫极缠。仙翁齐庆祝,愿寿万千年。”末署“永年”。

执壶是明代一种极具特色的玉器,造型多借鉴其它工艺门类。图案丰富多彩,其中有些受道教的影响,八仙图案即其一,为明代中晚期工艺品上常见的题材。花草和山石图案清朗洒脱,盖缘、口沿和足部的山字纹更反映出明代艺匠的美学倾向。颈部雕刻的两首草书五言诗运笔流畅,使此壶在铭文不多的明代玉器中更显珍贵。“八仙”乃古代神话传说中的8位神仙: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与曹国舅。

一种酒器。最早为瓷质的,出现于中唐时,当时称注子。唐代执壶硕腹,喇叭口,短嘴,壶的重心在下部。后壶体渐瘦长,重心向上提,五代至宋时壶体多为瓜棱式,往往与注碗成套使用。从元代开始,执壶的壶体呈玉壶春瓶式,壶流弯曲而细长,景德镇窑与龙泉窑都有烧制。明清时期,形式变化不大,并开始出现玉、珐琅、金银等质地的执壶。

1.雕塑的表现手法之一,即在浮雕的基础上,为了生动地表现物象,局部圆雕,使其脱离背景,形成镂空。

2.瓷器装饰技法之一,也称“镂花”、“镂空”或“透雕”。将装饰花纹雕空,形成内外通透的图案。此技法出现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后在瓷器纹饰上广泛使用。即老人星,人们常把其塑成头部长而隆起的老人形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长寿的象征。

由阳刻发展而来的一种雕刻技法,也称减地凸雕、减地阳文。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以后各代均沿用。此法较费工,需先凸雕器物上的纹饰或铭文,然后将四周的地子减低,最后再精琢纹饰,细磨地子。

斝是青铜酒器的一种。清宫中仿古类玉器常以青铜器为蓝本构思造型,玉斝是其中的一种。

《史记·大宛列传》引《禹本纪》:“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其上有醴泉、瑶池。”此即《山海经·西次三经》所记之瑶池,是传说中西王母的住所。

文章标签: 图案 执壶 玉器 八仙 技法 酒器 清宫 玉斝 纹饰 造型 雕刻 铭文 瓷器 新石器时代 草书 壶体 颈部

猜你喜欢

鸟与程式化的羽毛_Bird with Stylized Plumage 71412
青玉卧狗2
鱼龚
作家的扶手
玉寿鹿山子
束带装饰
白玉镂雕松鹿纹带饰
带环形手柄和古老设计的杯子
玉人物龙纹磬
“御用监造”玉海东青啄雁饰
玉卧鹿寿星山子
青玉甪端熏炉
白玉十二辰——兔
玉八出戟方觚
螭纹玉方牌
玉条纹兽耳簋
青玉十二生肖——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