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刚”款青玉合卺杯,明,高8.3厘米,口径5.8厘米。杯为双筒相连式,外饰两周绳纹,两筒间镂雕一凤为杯柄,杯前面雕双螭,并于两道绳结间雕方形饰,其上琢“万寿”二字。杯两侧分别琢凸起的篆文诗句,其中一侧杯口沿琢“子刚制”款识,杯身铭文为“九陌祥烟合,千春瑞日明。愿君万年寿,长醉凤凰城。”另一侧杯口沿琢“合卺杯”,杯身铭文为“温温楚璞,既雕既琢,玉液琼浆,钧天广乐”,末署“祝允明”三字。古时“合卺”多指婚姻之事,合卺杯亦应为大婚所用。此杯署“子刚制”款,陆子刚为明晚期治玉名家,与祝允明为同时代人,他的作品多为后人所仿冒。即陆子刚。明晚期治玉名家。明代著作中对其有较多的记述,称其治玉为吴中绝技,上下百年保无敌手。陆子刚治玉高峰期约在明嘉靖至万历年间,其作品当时即为富贾、权贵们追寻和收藏。卺(音紧),是把瓠一分为二。旧时指婚礼上夫妇饮交杯酒。《礼记·昏仪》谓:“共劳而食,合卺而酳”。也称绳纹。是由两条、四条或更多的线条扭结成绳索状的纹饰。

1.雕塑的表现手法之一,即在浮雕的基础上,为了生动地表现物象,局部圆雕,使其脱离背景,形成镂空。

2.瓷器装饰技法之一,也称“镂花”、“镂空”或“透雕”。将装饰花纹雕空,形成内外通透的图案。此技法出现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后在瓷器纹饰上广泛使用。祝允明(1460—1526年),字希哲,号枝山,因手生六指,故自号枝指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弘治五年(1492年)举人,正德九年(1514年)授广东惠州府兴宁县知县,后转任南京应天府通判,故后世又称之为“祝京兆”。《明史》有传。工诗文书法,才华横溢,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书工各体,融会贯通,蜚声于当时艺坛,与文徵明、王宠并称“吴中三家”,是明代中期极负盛名的书法家之一。其书法博采众长,远法晋唐,复具创新意趣,成为明代书家巨擘。楷书法钟、王宗虞、褚,行书学二王、苏轼,草法旭、素而兼取章草意韵,然法古人而不泥于古法,呈现出独特的书法风貌,自成一家。明人谓其书:“出入晋魏,晚益奇纵,为国朝第一。”存世书法作品较多,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唐宋四家文》卷、《六体诗赋》卷、《牡丹赋》卷、《歌风台》卷等均是他各个时期书法的代表性作品。合卺礼在现代看来就是喝交杯酒,表示夫妻二人同饮共食,结为一体。“卺”原意为把瓠分成两个瓢,合卺即新婚夫妇各拿一瓢饮酒。这一程序是婚礼中最为关键的礼仪,是婚礼中的高潮。

文章标签: 书法 合卺 作品 祝允明 合卺杯 吴中 陆子刚 子刚 纹饰

猜你喜欢

盘绕龙_Coiled Dragon 71243
带环形手柄和古老设计的杯子
青玉甪端熏炉
鱼龚
玉人物龙纹磬
青玉卧猎犬
带盖的香炉
石刻夫妇像(男)
椭圆形玉花
玉仿古铜纹环柄扁杯
玉兽纽夔龙纹樽
笔休息
浅青玉蝠形耳八瓣如意边刻寿桃纹饰片
青玉执壶
耳环
刻兰亭修禊图绿端砚
青玉明宣宗谥册
青玉镂雕枝叶葵花杯
0.15286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