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刻乾隆御笔兰亭帖如意,清,长47.5厘米,高6.5厘米,如意头宽11.1×10.8厘米,柄最宽5.7厘米。青玉有白色絮斑。如意头表面碾琢兰亭修禊的场景,男女老少共计四十六人,或独处,或三五成群,分成数组布列。他们或临水凝思,或流觞嬉戏,或凭案赋诗,或相对论文,或围观陪侍,或于亭中倚栏而坐,各组人物既相对独立又互有呼应。如意柄表面镌刻乾隆御笔《兰亭序》,其后谓“《兰亭帖》以定武本为正。赵孟頫所得于独孤长老者,今在内府。丁丑南巡,船窗清暇,揽风之余,临此遣兴。时二月望日也。御笔。”末署“乾隆宸翰”、“得象外意”二印。如意头上的山水人物以及柄身的文字均阴刻填金。乾隆帝一生曾于十六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六次南巡。柄上文字系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二月,乾隆第二次南巡途中,乘船饱览风物之余,一时遣兴所临。黄条一面墨书“道光十八年五月初一日收宁寿宫交”,另一面“青玉诗意如意一柄”,可知此如意道光十八年(1838年)五月初一日前曾陈放于宁寿宫中。东晋永和九年(353年)春三月三日,王羲之、谢安、孙绰等41人,集会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山阴兰亭,修祓禊之礼。王羲之书《兰亭序》,用蚕茧纸,使鼠须笔,凡28行324字,书法藻丽多姿,精美绝伦,历代为楷模。
唐太宗得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后,有欧阳询摹本拓刻于学士院,五代梁时移置汴都。辽耶律德光破后晋携此石刻北去,中途病故,石被弃。宋庆历年间发现,置于定州州治,大观年间置于宣和殿。金兵灭北宋入汴京,石散失不传。定州宋时属定武军,故此石刻拓本称为“定武兰亭”。

赵孟頫(音fǔ)(1254—1322年),元代画家、书法家,字子昂,号松雪、水精宫道人,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宋宗室,14岁时以父荫补真州司户参军,入元出仕,曾任翰林侍读学士、荣禄大夫等职,卒赠魏国公,谥文敏。他对诗文音律无所不通,书画造诣极为精深,乃元代的画坛领袖。其绘画取材广泛,技法全面,山水、人物、花鸟无不擅长。他倡导复古,强调“书画同源”,主张师法自然。书法钟繇、二王、李邕、宋高宗赵构以及历代诸家,篆、隶、真、草各臻神妙。其绘画、书风和书学主张对当代及后世影响巨大而深远。
《周礼》官名,掌管王室库藏。清代内务府简称“内府”,管理皇家事务。清代中央修纂图籍的管理机构——武英殿修书处隶属内务府管辖,故武英殿刊刻的书籍或翰林编修们缮写刊刻的图书习惯上称为内府刻本或内府写本。
正德十四年(1519年),皇帝朱厚照打算南巡,文武大臣纷纷上疏反对。皇帝大怒,命将兵部郎中黄巩等六人关入狱中,107名朝臣罚跪午门外五日,并施杖刑,致使八位大臣被杖死。这年六月,江西宁王朱寰濠造反。皇帝以亲征之名再次下令南巡。经临清、淮安、扬州,到达南京,南下至次年九月,朱厚照于清浦(今江苏清江市)积水池钓鱼,船翻落水受惊,才匆忙返京。十二月到北京,十六年(1521年)三月死于豹房。

古代天文学中将太阳落山与月亮东升处于同一直线的那天称为望日,它一般发生在农历每月十五日,故古代常把农历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帝王的文章或手书。阴刻:将图像、文字以凹陷形式雕刻。

文章标签: 兰亭 内府 如意 乾隆 人物 王羲之 皇帝 望日

猜你喜欢

玉扳指一组
青玉涉水戏童渔翁
白玉十二月令组佩
水晶双鱼花插
红白玛瑙巧做双鱼龙花插
白玉团花圆形盒
会昌九老图玉山
碧玉大盘
碧玉莲花纹瓜棱式罐
翡翠福禄寿纹插屏
白玉十二辰圆形佩——卯
碧玉兽面纹双筒形花插1
青玉十二辰斧形佩——辰
碧玉兽耳活环香熏
墨玉圭
白玉芭蕉仕女
青玉莲瓣式双层奁盒
碧玉象耳衔活环花觚
0.07681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