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黄慎桃花源图》是清代黄慎的画作,该画作于清乾隆29年(1764年)作者时年77岁。其作书如画、绘画同书,当属晚年精品。作者技法纯熟、行笔迅疾,全用草书狂写入画。先以淡墨打底,再作粗笔挥洒。墨色浓妍处光彩焕发。渴笔疾走时骨力无穷。线条飘忽流畅、顿挫自然。

作品背景

晋代陶渊明(365年~427年)文记《桃花源》之意绘制:开卷水天浩渺,烟笼沙洲。空中云积层岩,绝壁苍藤盘结。山麓碎石堆积成岗,延至奔溪冲折的山坳。洞口篷船空陈,艄公弃舟入洞。继而豁然开朗,进入桃花仙界:只见断岩亘空,桃林夹立。山谷幽深,水帘披挂。越过绵延起伏的山峦,于山角屏壁之后隐现桃源村落。村口札栅栏木门,有黄狗护院看守。村内环境幽雅,屋宇整洁,亭阁耸立,大道平坦。鸡犬呜跳嬉戏,幼童倚门张望。行人驻足寒暄,村民各司其事。妇女洒扫庭厨,牧童村外放牛。林后村舍相属,村外阡陌纵横。远处石桥如虹,通向无垠野地。村口场基之上,部分村民纷涌而至,前来迎接不速之客~捕渔翁。作者通过赞颂的笔调对传说中世外桃源美景进行理想化的描绘,从而寄托了自己不耐人间烟火、向往逃俗离垢的厌世情结。

图后另纸附作者草书节录《桃花源记》及作者自撰五言诗一段:“……赢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南山,伊人亦云逝。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人从所憩,桑竹垂余阴,菽稷随时艺春蚕取长丝,秩熟靡王税,荒路暖交通,鸡犬亘鸣犬。俎豆犹古法,衣裳无以制,音孺纵行歌,班白观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励。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馀乐,于何劳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敝神界,凉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乾隆甲申冬月镓,黄慎。”

此图打破了传统人物画代代相承的铁线、兰叶、行云流水等“十人描法”限制而汲取南宁梁楷阔笔写意和明初渐派水墨人物草廊疾写的技法,结合坚实的运笔根度和写真基础,完全从塑造客观对象、具体特征的需要上出发,灵活地运用各种描法及草书的笔意趣味,下笔或渺如鸿毛飘落,或重似泰山坠石,时而中锋勾写、精刻细划,时而侧笔拖扫、意到笔略。描绘人物则造型轩昂,体态准确详写神略写貌、垂与意略写形,达到神情兼备、谈谐含蓄的境界。如此在技法上既超越了前辈梁楷过于简逸的现实之感,也克服了浙派人物空疏草率的缺点,在气音上则避免了“有其形音不生,得其气位不稳”的画工之弊;一扫文人雅士冲和溱远、颓唐纤比的陋习,使中国人物画的现实主义传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图中岩石的画法则有元代倪瓒横折带皴法而层次更显丰富豪迈。寓清代袁江之骷髅皱而愈加凝炼劲爽。树法四面有枝,出于李成而极尽变化展姿,造型奇崛郁勃,精神发越外拓。作为衬景的山水,虚实远近安排有序、屋舍舟桥精工细写,比例视赏合理,令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全图气息纯朴鲜活,风格洒俊逸,线条粗简活脱,时现枯笔飞白。色彩明丽润泽,气息纯朴鲜活。仿佛一帖墨酣笔畅的抒情草书。体现了黄慎作为职业画家,在造型的真实感上所具有超越其他同代画家的成就,具有士气而兼作家之气。

作者简介

黄慎(1687年1772年),初名盛,字恭寿,恭懋,躬懋、恭寿、菊壮,号瘿瓢子,别号东海布衣。福建宁化人,中国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黄慎书画流传较多,大多藏于国内各大博物馆内。北京故宫藏有多幅,如《漱石捧砚图》,天津艺术博物馆藏的《醉眠图》册页、《伏生授经图》轴,扬州博物馆藏的《渔归图》等。 [1] 

作品特点

黄慎擅草书,书法学“二王”,更得怀素笔意,从章草脱化而出。图后所附草书,则一反传统行章书法连绵牵引的线性笔意,其参张长史观桃夫争道之典故,以栖劲运笔用于绘画之中,创意为激荡跃动的墨点。并引入抒情的画意,改借画家的法眼进行挥洒。复又发挥自己精湛的绘画实力,将布置虚实,安排造景疏密的经验融入到书法的篇章中去。用如锥划沙、似折钗股的枯劲之笔,纵横排阖 、顿错翻飞、意属笔断,出神入化。忽而似魏晋钟繇之章草的白雨跳珠,兔起鹘落,忽而若唐代怀素漫书之枯蔓盘空、鸾舞蛇惊。徐疾有序,张驰结合,导之泉注、顿之山安,亦书亦画,节奏强烈,气象雄伟、令人骇目。故纸面多呈干枯、飞白和迅疾之迹,点画纷披,散而有序,计白守黑,疏密相间,若疏景横斜似苍藤盘结,歇笔存于字体笔画之中,具有“书中有画、画中有书”之趣。书画同源是国中文人画的灵魂,黄慎以勤奋的实践身体力行,使传统的诗书画印得到了紧密的渗合,在清代中期艺坛上,树立了一面光彩夺目的旗帜。 [2]


文章标签: 草书 传统 黄慎 作者 画家 人物 技法 造型 笔意

猜你喜欢

清 黄夔 山水人物手卷(桃花源图)
黄夔山水人物手卷
黄夔桃花源图
双猫窥鱼图
梅花牡丹图卷
百鹊图卷
柏下仙鹿图轴
晴沙集影图
桃园图
石梁雨来亭图卷
三希堂记意图
得趣在人册13开
寿字
焦荫纳凉图
玉堂富贵绢
仿唐寅秋林书屋图
古代景观册页(山水册页)
山水
0.19534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