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窑青釉八棱瓶,高21.7厘米,口径2.3厘米,足径7.9厘米。瓶直口,长颈,腹部呈八棱形,圈足外侈。灰白色胎,质致密。釉呈浅青绿色,唐人陆龟蒙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道出了越窑青瓷的釉色特点。1988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中发掘出类似的越窑青瓷器14件,其中一件八棱瓶与此件相似,说明这些越窑器的制作从选料、淘洗,及至成器、施釉、烧制等各道工序一丝不苟,应为当时越窑的上品,可能是供奉宫廷的佳器。越窑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唐人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诗中有“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句。今人所谓越窑,系对浙江东北部宁、绍一带北宋以前瓷窑的统称。越窑制瓷渊源可以上溯至商周时期的原始瓷生产,自东汉创烧成熟青瓷后,其制瓷业不断发展,先后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发展时期和唐、五代的全盛期,至北宋中期衰落,曾一度为宫廷烧造过贡瓷。所产瓷器始终以青瓷为主,汉至南朝还烧造少量黑瓷。唐至北宋时期的秘色瓷代表了越窑瓷器的最高水平。

越窑瓷器除了行销全国各地以外,从唐代开始还大量外销亚、非各国。瓷器釉色名。一种含铁量在1%—3%左右,经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呈现青绿色泽的釉,是中国最早的颜色釉。商周时期原始瓷器的青黄釉色是青釉的初级阶段。汉代已烧制出釉色纯正的青釉瓷器。至唐代日臻完美,被誉为“千峰翠色”。宋代的粉青、梅子青如同青玉,色泽与质感之美达到顶峰。明清之际,永乐朝的翠青、冬青(即东青),雍正朝的粉青、豆青等均色调匀净,苍翠欲滴,烧制水平已臻于炉火纯青的境界,出现了很多名贵品种。

瓶体表面从上至下起8条棱线作装饰,棱线间形成8个平面,故称八棱瓶。其工艺是将玻璃吹制成圆形之后,再经压和按的手法而取得所需的造型。即指成熟的青瓷器。因釉料中含有一定的铁元素,经高温烧制后,呈青绿色或青黄色,所以称为青瓷。成熟青瓷烧成于东汉时期,浙江是我国青瓷的发源地。东汉晚期窑址出土的青瓷。质地致密,透光性好,吸水率低,系用1260℃—1310℃高温烧成;器表通体施釉,胎釉结合牢固;釉层透明,莹润光泽,清流淡雅,秀丽美欢。这说明东汉时期的青瓷,已经具备了成熟瓷器的各种条件。从东汉起,历经六朝,唐宋以至明清各个时期,青瓷始终盛烧不衰。并涌现出各个朝代的名品佳作。

文章标签: 青瓷 越窑 瓷器 时期

猜你喜欢

越窑青釉壶
白釉渣斗
Equestrienne_Equestrienne 35376
罐_Jar 21724
邢窑白釉玉璧形底碗
巩义窑绞胎枕
唐彩绘彩色釉陶骑马男俑
唐越窑四系壶
邢窑白釉小壶
邢窑白釉壶
邢窑白釉皮囊式壶
三彩天王俑
郏县窑黑釉月白斑双系罐
邛窑青釉褐彩四系罐
戒指杯_Ring-Handled Cup 218462
三彩女立俑
朝圣者烧瓶_Pilgrim Flask 42271
骆驼和骑士_Camel and Rider 32532
0.13260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