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釉刻划花花口注壶,辽,高32.8厘米,口径8.4厘米,足径8.2厘米。壶撇口,口呈六瓣花式,长颈,肩部一侧以45°角斜出一流,长圆腹,圈足外撇。颈饰弦纹多道,腹部刻划4朵盛开的鲜花。通体满施白釉。此壶造型端庄秀丽,颈部弦纹工整,腹部花朵鲜活,刻划线条刚劲有力,图案清晰,为辽代白釉刻花壶中的精品。辽代瓷器造型基本上是在本民族原有的皮革、金属容器造型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原文化后逐渐形成的,民族特征十分鲜明,如鸡冠壶、鸡腿瓶、洗口瓶等。这些器物置于帐中能节省空间,出行则又便于提拿携带,实用性较强。白釉瓷器在辽代较为盛行并具有民族特色,目前已发现龙泉务窑、赤峰缸瓦窑均有烧制。用类似针尖状的竹木工具,在坯体表面用力均匀地刻划,划痕较浅,转折灵活,曲线为主,粗细一致,流畅活泼,注重形象的轮廓效果。纹饰之间相互穿插有序,布局匀称。

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大多数情况下,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在陶瓷等器物上亦有专用弦纹装饰者。

俗称“辽白”,辽代瓷器的主要品种之一。有些辽代白釉器物受北方定窑、磁州窑等瓷窑影响,也有如皮囊壶、鸡冠壶、提梁壶等具有辽代瓷器的特有造型。陶瓷装饰技法之一。用竹、骨、铁制的平口或斜口刀状工具在已干或半干的坯体上刻出花纹。其特点是雕刻较深,花纹有层次。刻花在宋代陶瓷装饰中极为普遍。如耀州窑、定窑、磁州窑、景德镇窑等刻花都各具特点。刻花一般常与划花结合运用,故亦常称刻划花。此种技法至今在陶瓷器制作中仍有使用。

文章标签: 白釉 瓷器 造型 器物 弦纹 陶瓷 工具 磁州窑 特点 民族 装饰 鸡冠壶 技法 线条 腹部

猜你喜欢

单色釉各色小杯
与抽象滚动装饰的花瓶
黄釉印水波金钱纹碟
三彩印花牡丹文皿
三彩刻花鹭莲纹盘
单色釉各色小杯
脖子上的瓶子减少了
单色釉各色小杯
绿釉皮囊壶
白釉印花小盘一对
单色釉各色小杯
Cockscomb大口水壶
盘的片段
白釉注壶
白釉剔牡丹花碗
带有三股手柄的甜瓜形大口水壶_Melon-Shaped Ewer with Triple-Strand Handle 147883
单色釉各色小杯
罗汉Luohan
0.08523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