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窑白釉剔花卷草纹腰圆枕,金,高13.5厘米,长25.5厘米,宽21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枕呈腰圆形,枕面下凹,前低后高。灰白色胎,质地稍粗。釉色白中泛灰。枕面剔刻草叶纹,枕壁剔刻卷草纹。从制作工艺看,系先在胎上施一层化妆土,勾勒出花纹轮廓,然后在花纹内划出叶筋,最后剔去花纹以外的地子,形成白地浅褐色花纹。

陶瓷枕可分为生活实用器和随葬冥器两大类。品种有低温釉陶和高温釉瓷器两大类。始见于隋,唐代至元代南北方各窑场普遍烧造。宋、金时代陶瓷枕的造型最为丰富,有长方形、腰圆形、云头形、花瓣形、鸡心形、六角形、八方形、银锭形等式样。宋代北方著名瓷窑。窑址在河北曲阳涧磁村。始烧于晚唐、五代,盛烧于北宋,金、元时期逐渐衰落。北宋定窑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纹饰以莲花、牡丹、萱草为常见,画面简洁生动。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造型以盘、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剔花是瓷器的一种传统装饰技法,可分为留地剔花与留花剔地两种,花纹突起,露出胎色,具有浅浮雕般效果。宋元代南北各地瓷窑都有运用,其中以磁州窑与吉州窑剔花产品最具代表性。瓷器纹饰,又称卷叶纹或卷枝纹,宜于作各种器物的辅助纹饰。

17、18世纪传入中国的一种装饰花纹。俗称西蕃莲,如果没有花朵,则称为卷草。化妆土,即把较细的陶土或瓷土,用水调和成泥浆,涂在陶胎或瓷胎上,在器物表面留着的一层薄薄的色浆。化妆土又称陶衣。所谓地子是指青铜器长期埋藏地下,受多种腐蚀因素影响,在器物表面生成的一层不同色泽的致密的腐蚀光膜,是鉴别古代青铜器的重要标志之一。常见地子有黑漆古、绿漆古、鸡骨白、反铜地、水银浸地等。

瓷枕始烧于隋代,从唐至清各代均有烧造。瓷枕最初以脉枕的形式出现,以后逐渐演变成寝具,有清凉沁肤、爽身怡神、“明目益睛,至老可读细书”的作用。所以富贵贫贱无不喜好,连皇宫中也多用之。南宋词人李清照在《醉花阴》中有“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之句。

文章标签: 花纹 瓷器 烧造 器物 装饰 地子 白釉 瓷窑 造型 陶瓷 圆形 表面 青铜器 大类

猜你喜欢

刻牡丹纹方砖
钧窑天蓝釉碗2
钧窑天蓝釉三足炉1
长方形枕头与鸳鸯在百合池塘_Rectangular Pillow with Mandarin Ducks in a Lily Pond 105530
丧葬瓮(混沌)_Funerary Urn (Hunping) 70003
白地黑花猴鹿纹瓶
六叶碗,竹子,牵牛花和樱花喷雾_Six-Lobed Bowl with Bamboo, Morning Glories, and Spray of Cherry Blossoms 86789
牡丹卷轴豆形枕头_Bean-Shaped Pillow with Peony Scroll 59461
耀州窑钱纹小壶
定窑白釉划荷花纹盘
耀州窑青釉刻花“吴牛喘月”纹碗
定窑白釉印花吴牛喘月图盘
碗与石榴,牡丹和程式化的叶子_Bowl with Pomegranates, Peonies, and Stylized Leaves 31222
耀州窑吴牛喘月纹碗
定窑白釉印花莲池鸳鸯图折沿盘
小杯_Small Cup 83154
褐釉彩绘虎形枕
定窑白釉板沿单柄洗
0.10176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