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窑天蓝釉三足炉,北宋—金,高7.2厘米,口径7.9厘米,足距5厘米。炉圆口,折沿,直颈,鼓腹,底下承以三足。施天蓝色釉,里施半釉,外壁满釉。口部边缘釉薄处呈酱黄色。钧窑烧造做工考究的陈设用瓷,如花盆、花盆托、鼓钉洗、出戟尊等。这类陈设用瓷在清宫中多有收藏,被称为传世钧瓷。除此之外,钧窑也生产碗、盘、瓶、炉等日用品,产品多施天蓝色釉。北宋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城内的八卦洞。钧窑利用铁、铜呈色的不同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多种釉色,以蛋白石光泽的青色为基调,具有乳浊而不透明的效果。钧瓷的又一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称“蚯蚓走泥纹”。北宋钧瓷的器形主要有花盆、盆托、洗、盘、炉、钵、碗、尊等。花盆、盆托、尊等器物底部往往刻有一至十的数目字,表示一套器物的大小序号,还有的刻有“奉华”等字样。

属于高温颜色釉,从天青釉演变而来,创烧于清康熙年间,色调似天空之蔚蓝色,故称“天蓝釉”。天蓝釉含钴量在1%以下,釉里的铜、铁、钛等金属元素对呈色均有影响。

蓝釉属高温石灰碱釉,呈色剂为氧化钴,最早出现于元代,但传世品不多。明、清两代在元代蓝釉的基础上相继创烧出霁蓝、洒蓝、回青、天青、宝石蓝等各色釉。栽种花草的盆具。宋代最名贵的瓷花盆品种是钧窑专为宫廷烧制的玫瑰紫釉器,通常与花盆托一起使用。明、清两代花盆造型亦很丰富,有葵花式、海棠式、折沿式、长方、正方、六方、八方、椭圆等式,大小不等,以适应不同用途。装饰上主要有青花、五彩、粉彩等品种。瓷器器型之一,通常与花盆配套使用。宋代钧窑多有烧制,形状以菱花式居多,器底往往有支烧痕迹,并刻有汉字号码以区分大小。清雍正年间多有仿烧。

陶瓷器形之一,系仿青铜器造型而来。宋代钧窑、官窑均有烧造,明洪武、嘉靖、万历时期沿袭。其出戟部位一般分布于颈、腹、足部三段。宋代出戟尊一般多四面出戟,而明正德等时期亦有两面出戟者。以青花品种为多,也有黄地青花者。器身凸起扉棱谓之出戟。

文章标签: 花盆

猜你喜欢

定窑白釉剔花卷草纹长方枕
碗与牡丹卷轴_Bowl with Peony Scrolls 21483
花瓶与程式化的花瓣_Vase with Stylized Petals 31988
定窑白釉刻划朵花纹葵花式盘
碗与程式化的牡丹喷雾_Bowl with Stylized Peony Spray 21375
耀州窑吴牛喘月纹碗
定窑白釉板沿单柄洗
碗与男孩玩牡丹花开_Bowl with Boys Playing amid Peony Blossoms 65889
三脚架香炉_Tripod Censer 12517
云形枕头与鱼_Cloud-Shaped Pillow with Fish 59448
与牡丹喷雾和四个男孩的菜_Dish with Peony Sprays and Four Boys 21450
耀州窑青釉刻花“吴牛喘月”纹碗
戒指杯_Ring-Handled Cup 193043
定窑白釉印花海水鱼纹长方枕
黑釉素身盖罐
定窑白釉划荷花纹盘
带花喷的鼓形枕头_Drum-Shaped Pillow with Floral Sprays 21632
磁州窑系褐黑彩卧婴枕
0.162082s